月底預算案後港府將公布最新賣地計劃,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預告,已物色五十二幅可作房屋發展土地,他強調當局會繼續穩定推出土地,並會透過調高地積比增加發展密度,甚至不排除將兩度流標的天水圍輕鐵天榮站上蓋項目改建居屋。港府求地若渴,寸土必爭,決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有決心不代表有能力,有計劃不代表能落實,建屋藍圖能否如願以償,還是一大問號。

以天榮站改建居屋為例,便是說易行難。按港鐵文件,該項目包括四幢樓高四十三層建築物,共可提供一千五百個住宅單位,平均單位面積約六百平方呎,規模不算小。本來現時房屋供應緊張,天榮站項目招標理應反響熱烈,奈何發展商對後市看法審慎,以致乏人問津,港府如今打算改變用途興建居屋,既是無奈之舉,亦是變通之法,值得一試。說到底,香港以土地資源最珍貴,能物盡其用總好過白白閒置養蚊,問題是港鐵乃上市公司,港府要在港鐵手中買下項目,應該如何定價呢?如何才能在增建房屋及善用公帑之間取得平衡呢?

不可不知,天榮站項目兩次招標也鎩羽而歸,主要原因正是標價被指太高而無法達成共識。去年年初,天榮站首次招標,被地產商批評補地價太高,結果以「零標書」流標收場;去年底,項目再進行招標,港鐵「賣大包」,招標條款作出三大調整,包括豁免發展商攤分賣樓利潤及自行承擔四點一億元前期工程費等,以提高叫座力,結果仍是無功而還,三份入標標書均未能符合財務要求,項目再度觸礁。由此可見,有關項目已成了市場「雞肋」,若然港府不惜工本購入,隨時被批評慷納稅人之慨,甚至惹來向港鐵利益輸送的指控;但若港府不願向港鐵開出優厚價錢,又如何取得土地?當局進退兩難,隨時動輒得咎,改建居屋談何容易。

天榮站建居屋還有另一隱憂。區內居民及毗鄰三所學校曾多次抗議港鐵興建屏風樓,要求港府改變該地用途,興建社區中心,平衡社區發展。居民這些訴求,發展商可以不理,港府卻不可以,若區民堅持反對建居屋,港府如何拆解?怕就怕港府弱勢無能,改建不成,反而隨時又燒起另一個火頭。

覓地建屋阻力多,說時容易做時難。港府落得「盲搶地」之譏,而天榮站項目正是當局身陷覓地窘境的縮影。地就在眼前了,但每塊都有其局限,各有各的難題,各有各的麻煩,大都是蜑家雞見水,有得睇無得飲。所以說,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將一百五十二幅土地改作房屋發展,增加約二十一萬五千個公私營住宅單位,數目看似不少,但到真正要落實時,恐怕又是阻力重重,寸步難行。

難怪有人說,房屋問題積重難返,關鍵不是缺地,而是缺乏有能力的官員,缺乏有魄力的政府,以致有地用不得。港鐵天榮站改用途能否成事,將是當局施政手腕的一大考驗。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