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服務未能贏得受助人掌聲,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表示,不少綜援受助人本身「擁有一門手藝」,例如有受助人擅長狗隻訓練,但計劃的工種選擇少,受助人根本「冇得揀」,只能當清潔、樓面等工作,「做嚟做去都係得嗰啲,只係叫做唔使拎綜援,但唔能夠向上流動」。

施麗珊認為,當局應協助綜援受助人轉型,即使成功就業後亦應繼續向他們提供持續進修服務。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織幹事李彥豪坦言,不少參加自力更生計劃的受助人均表示「感受較過往好」,但認為計劃仍難以協助他們重投職場。

李彥豪指新計劃並沒解決失業綜援人士難投入就業市場的處境,因領取失業綜援的個案多為一人住戶、年約五十歲,過往主要從事工廠等工作,但香港經濟結構轉型,他們難重投市場,故計劃的最大漏洞是認為受助人失業是個人問題,而非社會問題。

他更指出,該計劃亦出現勞動錯配的問題,例如在偏遠地區的區內就業機會少,居民若不跨區便難覓得工作,而工作性質亦有錯配情況,計劃提供的主要是飲食及服務業等工時長、動作重複、勞損大的工作,中年人士一般工作三至五年身體便承受不到,未能持續受聘。部分單親家長亦「唔係唔想做」,只是因有子女而未能分身工作,故政府應推行「就業友善」政策,鼓勵機構聘請一定比例的中年人士,並檢視本港的經濟架構,發展次工業、輕工業及環保等項目,而非將援助就業的責任「外判」予社福機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