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作育英才的教育局枉為人師,居然在其官方網頁撰文矮化廣東話,聲稱此乃「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旋即惹來以廣東話為榮的粵語部落口誅筆伐,畢竟本地人口之中有百分之九十七民眾以廣東話作為母語,即使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公開露面之時亦是滿口廣東話,流利不流利則是見仁見智。面對掉哪媽、頂硬上、撐粵語的群情洶湧,教育局無可奈何深表歉意,套用一句廣東話不妨稱之曰:低低地摜一鋪。

得聞教育局的歉意,不期然又令人聯想到另一個問題,若然中文是法定語言,而廣東話是中文的其中一種,那麼中文的錯字算不算法定語言呢?之所以有此一問,原因是教育局的補鑊文章之中連番犯錯,把「支援」錯寫成「支持」,把「法院程序」錯寫成「法院程式」,把「精準」錯寫成「精准」。

教育工作者的金科玉律是最緊要正字,偏偏教育局袞袞諸公無法達到寫正字的基本要求,文豪淪為文痞,難免予人斯文掃地之嘆。不過話分兩頭,教育局也許錯有錯着,藉着這個犯錯的機會提供一個反思的空間,法定語言理論上應該包括錯字。試想想,難道法庭只接受完全沒有錯字的呈堂證供嗎?莫非只要出現一個錯字,金牙大狀的滔滔雄辯隨即作廢乎?特區高官多的是開口夾着脷之徒,即使講多錯多,其發言仍然不失法定地位。

莫說中文這種法定語言落在文痞手裏容易錯得一塌糊塗,即便是英文這種法定語言也有出錯的時候。就以英國BBC為例吧,新聞報道華人迎接馬年,原本應是Welcome to the year of the horse,字幕竟然將horse錯寫成whores,馬兒變作妓女。錯字學英文,horse跟whores的發音是完全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