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農曆新年,是香港較為清靜的日子,大部分店舖休業,亦有港人外出度假「避年」,留港市民外出都是為了到親友家中拜年,雖已非農業社會,但仍有過年氣氛。

○三年後,特區政府引入個人遊,農曆新年是中國大陸所謂的「春節黃金周」長假,故有大量陸客湧入,不少服務行業都改為照常營業,以往香港特色的過年氣氛日趨淡薄(今年初一初二卻難得回復舊觀)。

上月中,政府發表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評估報告,去年訪港旅客共五千四百三十萬,預計一七年會有超過七千萬名旅客訪港,當中七成為陸客,到二三年更會超越一億人次。面對如此驚人的數字,商經局局長蘇錦樑竟指香港作為細小的外向型經濟體,沒有條件為旅客人數設上限!

過多陸客不止改變香港新歲假期的氣氛,近來連日常生活也大受影響。在繁忙時間,要多等幾班港鐵才可擠進沙甸魚罐頭般的車廂,已是不少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日蘇錦樑居然不知好歹,稱港人日後搭港鐵或要「等多一班車」。他高薪厚祿,出入有專車接送,不知民間疾苦,為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再添一筆當代註腳!

蘇錦樑之後又稱,為提升接待能力,將會與十八區商討增加「景點」,分流旅客。建立人工化的旅遊「景點」是大陸地方政府的慣技,如去年西安灃東新城公布以三百八十億元仿製阿房宮,稱之為「文化旅遊產業基地」,最後習近平大怒叫停,難道香港也要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