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三人組主席政務司司長林鄭說過,為了讓社會留下討論空間,暫時不回應個別方案是否符合《基本法》,實行起來,要經常守住這條線也不容易,她日前出席學生政改論壇,回應台下把提名權擴大至全港三百多萬選民,雖然沒有一口否定公民提名,但強調提委會成員不是人數愈多愈好,必須以界別為基礎,才符合《基本法》要求的廣泛代表性,排拒公民提名已是呼之欲出。

林鄭否定以量作為衡量意見代表性早有前科,佔領中環行動在元旦日舉行全民投票,聲言六萬名投票市民之中,九成支持引入公民提名等三條問題,林鄭直指「沒有參考價值」,一度被反對派咬住不放,批評她「漠視」幾萬人的意見。今次有人舊事重提,林鄭也換了另一種方式回應,避免太惹火,然而,口脗與之前並無分別,仍然堅持政改不能以「量」取勝的看法。

其實,當日論壇林鄭也就日後提委會如何「優化」露了口風,她借人把口指出,提委會界別組成比例亦被質疑,聽到不少意見,為何金融業佔生產總值份額遠超漁農界,但兩者在選委會人數卻不符合比例,林鄭乘機鬆口,認為有機會調整。雖然林鄭是引述他人的說法,但按照界別對經濟貢獻分配提委會人數,豈不是與內地護法王振民早前在港所指,提委會的功能是保障精英政治的說法不謀而合?再審視林鄭一再否定量多不等於有代表性的立場,難免令人對號入座,未來脫胎自選委會的提委會,即使維持四大界別,人數比例會不會參照界別創造生產總值的能力重新分餅仔?體現王振民的精英政治說法,讓只佔社會人口百分之五至十的商業界和專業界精英發揮作用,以確保香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資本家利益。林鄭跟王振民對提委會組成的看法,到底是純屬巧合抑或口徑統一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