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歲晚消費旺季,多個以「員工折扣優惠」或「送現金券」為名的訊息於智能手機應用程式中瘋傳,聲稱只要向店員展示訊息,或口頭說中其員工編號就可獲得優惠。本報到多間訊息所指的商店查證,卻發現大多訊息優惠屬虛構,店方親證瘋傳的優惠訊息實為子虛烏有。誤信又誤傳假優惠訊息不單令市民碰壁,亦令商店為應付客人而疲於奔命。有關店舖雖無報警,但法律界人士警告,故意發布假優惠已屬違法,即使發布者無得益,亦可被控「不誠實使用電腦」罪行。

智能手機普及,手機瘋傳的謠言愈來愈多。(資料圖片)

去年聖誕,WhatsApp流傳一間服裝連鎖店員工優惠訊息,記者證實是虛假資訊。

記者向店員展示手機訊息,想兌換訊息指的折扣,但卻非每間都可提供優惠。

店舖遭流傳可單憑手機畫面換折扣,結果要拉上圍欄,更出聲明澄清。

被瘋傳虛假員工折扣的服裝店表示,以後會在員工優惠訊息加入電話,讓市民先致電查證。

記者向咖啡店展示手機畫面,職員指該帳戶及優惠均為虛構。

網絡流傳信唔過
何小姐(學生):「我好少收到呢啲短訊,如果收到都唔會去用,網絡流傳都係信唔過。」

黃小姐(市場推廣):「平時都收到呢啲短訊,但會等身邊朋友試過,係真,我先會試。」

近年每到節慶假期,WhatsApp等智能手機應用程式都會瘋傳購物優惠訊息,訊息撰寫人自稱是一些店舖員工,可提供員工優惠,訊息中的折扣吸引,加上訊息由親友傳來,增加可信性,人人心想「有着數益街坊」,未有查證真偽,就將訊息轉發開去。 

運動用品店發聲明澄清

本報查詢多個近月網絡流傳的優惠訊息,發現當中不少為虛假。其中一個於今年一月瘋傳嘅優惠訊息,來自一間運動用品連鎖店,稱於一月十日至十四日期間,「只要出示WhatsApp coupon就有折,快啲轉發畀朋友啦!」,更稱「一定要show WhatsApp coupon先有折!」但於優惠期間,當記者手拿電話向其中一間商戶店員展示WhatsApp coupon時,店員即時耍手擰頭,「電話優惠券唔得,一定要正本先用得。」

其實該訊息聲稱員工優惠期的第一天,就有大批市民手持電話,展示優惠券畫面,前往該店要求得到優惠,惟拿着一堆貨品走至收銀處時都被拒絕。店舖為阻想「攞折扣」的市民入內,未幾就要於店門外拉上圍欄,更掛出嚴正聲明,指手機短訊流傳的員工折扣優惠為失實資料,顧客必須持有該店的「員工特別優惠」之正本,方可享有優惠。

而早前聖誕期間,WhatsApp也流傳另一個服裝連鎖店優惠,稱「只要口頭提供我的員工編號,到下列商店購物,即可享有員工半價優惠!」甚至列出分店位置,但記者親到店舖想取得此半價優惠時,同樣被拒,「呢個訊息係假!」

Instagram亦發現假優惠

近期另一個手機社交程式Instagram出現一個以連鎖咖啡店命名的戶口,介紹稱首一萬個追蹤該戶口的人,於店舖展示該戶口畫面,即可獲得一百元咖啡現金券。但經記者查證,咖啡店職員卻指並無此事,「呢個假,唔係我哋公司整!」

服裝連鎖店發言人回覆指,早前流傳的員工優惠為虛假訊息,公司於該時期無特別員工優惠。雖然過去亦曾以WhatsApp等手機通訊程式發布特別員工優惠,讓員工親友可單憑員工編號獲取折扣,以後為讓市民分辨訊息真偽,會考慮於訊息附加店舖電話,供市民先致電查證。

咖啡連鎖店發言人則指,不容許失實陳述,已得悉同名的Instagram帳戶發出虛假優惠資訊,但該帳戶非公司的官方帳戶,目前公司並無官方Instagram帳戶,有關推廣亦非由公司舉辦,現正與Instagram合作處理事件。律師鄧達明稱發布虛假優惠訊息屬違法,可被控不誠實使用電腦,但因發布者發布虛假優惠訊息,本身無實質利益,惡作劇難以證明任何一方利益受損,即使受騙市民會浪費交通費用和時間,亦難以循民事途徑追討損失。

警方發言人表示,任何人透過互聯網發放惡意虛假訊息,不但需要負上民事責任,根據《刑事罪行條例》,更有可能干犯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之罪名,最高可被判處監禁五年,呼籲市民不要傳送虛假訊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