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風氣蔓延,手機用戶無時無刻都可透過各類社交應用程式與外界溝通。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昨發表年度工作回顧,披露涉及資訊及通訊科技應用的投訴大增近一倍,當中有關社交網站的投訴更上升近兩倍。公署指出,個人資料被擅自放上社交網站成為侵犯私隱新趨勢,但發放源頭難以追查,受害人只能要求網站管理員移除資料。公署呼籲市民使用社交程式時,要運用私隱設定,例如限制可閱覽訊息的「朋友」,避免個人資料外洩。

蔣任宏呼籲使用社交程式時運用私隱設定。

私隱專員公署工作回顧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去年接獲查詢及投訴的數字創歷史新高,共收到二萬四千多宗查詢,較前年增加兩成七,投訴個案則增加近五成,達一千七百多宗。投訴個案中,與直接促銷相關的個案增加三倍,由一百三十宗增至五百三十八宗,這與加強規管直銷法例生效有關,不少人報稱於去年三月底至四月初收到機構通知,表示會使用客戶的個人資料進行直接促銷。

可申請停收直銷訊息

公署去年接獲與資訊及通訊科技應用投訴則佔九十三宗,比前年五十宗升近一倍,其中四十宗涉及投訴人個人.資料被別人擅自放上社交網,十二宗涉及投訴人收到WhatsApp的非應邀促銷訊息。私隱專員蔣任宏說,部分人投訴通訊應用程式收到直銷訊息,誤以為手機號碼外洩,實際是直銷公司隨機抽出手機號碼,若要停收訊息,應向通訊事務管理局申請;公署亦已邀請社交網站facebook的職員五月來港解釋私隱設定,市民亦應採取措施防止個人資料外洩,如安裝手機應用程式前,閱讀有關私隱的聲明及資料的用途等。

執法方面,公署去年共轉介二十宗違反條例規定的個案予警方考慮檢控,比前年多三成三,十四宗個案有初步證據顯示違反條例規管直銷活動的條文。蔣任宏又提到,《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33條至今仍未生效,以規管個人資料的跨境轉移,而當局更未有落實法例生效的時間表,擔心本港私隱保障落後於國際,影響本港數據樞紐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公署去年四至八月曾視察學生資助辦事處的個人資料系統,認為有改善空間。副私隱專員張如萌稱,學資處把資料輸入工作外判,以合約要求一個月內完成工作及銷毀資料,但該處兩次視察承辦商,均無安排資訊科技技術員檢查是否全面銷毀學生個人資料,更無任何書面紀錄,指做法不妥。而學資處轉運個人資料往另一辦公室時亦未有把資料加密,增加資料外洩風險。學生以電話查詢時,亦只須提供姓名及身份證號碼作核實,公署認為應額外要求提供地址及電話等資料作核實之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