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特別冷,本港提早進入流感高峰期,病人逼爆公立醫院急症室和病房,醫院管理局被迫暫停部分非緊急手術,抽調醫護人員應付。然而,一個流感高峰期已令醫管局陣腳大亂,人力資源左支右絀,在這種情況下,倘若爆發大規模疫症,後果實在不堪設想。

醫管局數據顯示,隨着流感病人大增,各區公院服務瀕臨爆煲,急症室求診人次上升兩成,內科病床平均使用率達百分之一百二十,個別醫院更達百分之一百四十七,部分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由到急症室輪候至安排上病房,動輒四至六小時。須知道,前線醫護人員長期不足,平日工作已疲於奔命,如今再承擔超額服務,醫生診症時間縮減,護士照顧病人比例進一步增加,出錯風險相應提高,無論對醫護人員或病人都是一種危機。

雖說事急從權,醫管局暫停部分非緊急手術,集中人手應變,可以說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問題是,手術延誤的後果可大可小,一些本來並非危重的病人可能因此加重病情,這不是犧牲病人利益嗎?較早前醫管局發表公院手術成效年度報告,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被評為緊急手術最差,正是因為該院人手不足,加上經常要應付突如其來的緊急手術,以致部分非緊急病人未能如期接受治療,一拖再拖之下病情惡化,可見醫管局的權宜之計即使救得了近火,也可能衍生其他後遺症。

歸根究柢,公立醫院每到流感高峰期便告急,根本原因是前線人員十個煲七個蓋,根本無法應付突然急增的服務需求。醫管局年年承諾增聘人手紓緩工作壓力,結果年年淪為空談,去年底卸任的醫管局前主席胡定旭也對任內無法改善人手短缺問題引以為憾。事實上,人手不足必定會影響服務,剛發表的醫管局年報披露,急症室服務不但未能做到在三十分鐘內處理緊急個案承諾,而且不達標情況有惡化趨勢,由前年百分之九十一下降至去年的百分之八十七。

顯而易見,人手短缺問題已導致醫療服務水準不斷下降。諷刺的是,醫管局去年增聘了二千人,但以管理和資訊科技為主,醫生僅佔約百分之二。其實大家都知道,只有增加前線醫生,才能縮減病人等候診治時間,提升服務質素,醫管局本末倒置,對疲於奔命的前線醫護人員而言,真是情何以堪。

事實上,醫管局每年經費達四百億元,只要用得其所,合理招聘前線人員,不至於淪落到如此地步。無奈醫管局管理混亂,資源錯配,單是總部和七個聯網已有各自不同的行政架構,疊床架屋,肥上瘦下,真正投放於前線醫護人員的資源不足,以致人手緊絀,士氣低落,即使增聘人手,也無濟於事。

總而言之,公院人手不足問題一日不解決,各種亂象便不可能消失,流感高峰期事小,禽流感來勢洶洶事大,一旦本港不幸爆發大規模疫症,更大的亂象恐怕還在後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