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擴建三個垃圾堆填區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繼早前被迫撤回向財委會申請前期工程及顧問費撥款,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到屯門區議會游說,又是無功而返。當局不知吸取教訓,未做好改善措施便捲土重來,如盲頭烏蠅硬闖關,擴建計劃連連碰壁也是咎由自取。

去年中擴建堆填區撥款申請在財委會行人止步,港府仍然死撐,聲言這是「好事」,可以爭取更多時間同區議會和市民溝通,為今年內再次提出撥款申請做好準備。然而,過去半年多以來,當局又做了甚麼前期工作,足以擺平反對聲音,說服立法會和地區支持擴建計劃呢?官員落區做公關騷,僅提出一些內容空泛的解決方案,就想僥倖成功,最終只能是一廂情願。

事實上,當局今次在區議會重彈舊調,雖然建議增建文康設施回饋地區,作為承擔厭惡設施的補償,但具體細節欠奉,至於如何處理垃圾車流量增加引起交通擠塞及環境污染等問題,亦因為諮詢文件過於簡單,被質疑敷衍了事,區議會主席劉皇發更警告港府未與地區取得共識之前,不要再提出撥款申請,以免雙方關係惡化。事有必至,理有固然,當局連基本工作都沒有做好,就心口掛個勇字落區爭取支持,無功而返何足為奇。

說一套,做一套,是港府一貫施政作風,環保領域亦不例外。去年中擴建爭議鬧得沸沸揚揚之際,打鼓嶺堆填區爆出污水滲漏事故,當局後知後覺,直至大量污水源源流入附近的河流,水質污染物驗出嚴重超標,才如夢初醒公布事故。見微知著,連污水滲漏的小問題都處理不當,叫市民如何相信當局現時承諾推行的連串改善污染措施,能夠言出必行?

表面上,擴建堆填區在地區阻力重重,源於最好「不要建在我家後園」的心理因素,其實港府多年來一直無視堆填區管理不善,坐視堆填區污染問題惡化,對周遭居民長年累月飽受臭味滋擾,要求改善的訴求置若罔聞,早已累積民怨。平日不燒香,急時抱佛腳,拖到堆填區面臨爆滿危機,當局才提出擴建計劃,企圖軟硬兼施,結果只能是弄巧反拙,激起居民反彈。

香港地狹人稠,以堆填方式處理固體廢物並非長遠之計,只能作為過渡措施,惟有透過源頭減廢,分類回收、轉廢為能和興建焚化爐等一籃子方案,才是治本之道。歷屆政府捨難取易,獨沽一味堆填,以致垃圾處理問題積重難返,尾大不掉,就算現屆政府誇下海口未來十年減廢四成,除了繼續擴建堆填區,根本沒有其他替代方案。

屋漏偏逢連夜雨,擴建堆填區激化地區民情,最近與本港僅一河之隔的深圳也加入反對行列,認為香港在邊境地區擴建堆填區是以鄰為壑,目前已收集約一千四百萬名居民聯署反對信。港府內外交煎,既無力化解內部阻力,又要應付外來壓力,擴建計劃一籌莫展,垃圾圍城恐怕指日可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