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續二十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惟得分與排名第二的新加坡進一步收窄至零點七分,顯示新加坡隨時後來居上。最不堪的是,香港廉潔得分急劇下跌,排名退至全球第十三位,反之新加坡各項得分都有提升,香港綜合競爭力早已不如星洲,如今連最自由經濟體這頂桂冠也面臨不保,真是情何以堪。

廉潔與法治一向是香港的金漆招牌,也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可惜經過前朝政府七年之禍,前特首曾蔭權、前廉政專員湯顯明及前政務司司長全部捲入貪腐醜聞,不僅損害香港廉潔的核心價值,亦拖累經濟自由度評分。說到底,曾蔭權政府所謂「大市場,小政府」,不過是掩蓋無所作為、施政偏幫大財團的藉口,造成房屋、貧窮、老人、醫療、教育等問題積重難返,為現屆政府埋下無數地雷。自由,自由,多少醜惡假汝之名而行,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深層次矛盾不斷激化,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最自由經濟體的虛名拖累。

說到底,評估一個經濟體的活力及潛力,關鍵不是經濟自由度,而是競爭力。令人悲哀的是,香港年年捧回最自由經濟體桂冠,而各類競爭力排名卻拾級而下,國際評比中,香港不敵新加坡,在國內評比中,香港又被上海取而代之,長此以往,香港遲早淪為中國二流城市。

香港競爭力日益衰落,根源在於產業結構愈來愈單調,碩果僅存的四大經濟支柱也岌岌可危。曾幾何時,香港港口吞吐量是世界第一,如今是三甲不保,落到新加坡、上海、深圳之後;旅遊業得益於內地實施個人遊政策,迎來黃金期,奈何好景不常,由於旅遊景點不足、酒店等設施不足、服務態度欠佳,加上當局處理中港矛盾不力,旅遊業也面臨無以為繼之危。至於港府最沾沾自喜的金融業,也是四面楚歌,上海既被定位為中國的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又全力發展自由貿易區,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構成極大挑戰。

最諷刺的是,經濟增長全球一枝獨秀的中國,經濟自由度排名長期排在世界一百名之外,而競爭力日益走下坡的香港卻年年高踞榜首,可見經濟自由雖然是香港過去賴以成功的基石,但並非靈丹妙藥。事實上,亞洲金融風暴及全球金融海嘯後,世界各國紛紛放棄自由經濟教條,轉而加強有形之手的干預,連鼓吹自由經濟最不遺餘力的美國也不例外,連續推出量寬措施,便是干預市場的典型例子。

窮則思,思則變,變則通。港府要撥亂反正,首先就是要打破對自由市場的迷思,該出手時就出手,近年香港推出最低工資、樓市雙辣招甚至限奶令等等,都是干預市場行為。事實證明,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不管是自由還是干預,只要是能提高競爭力的政策,就是好政策。香港今年仍能維持經濟自由度第一,乃得力於架構及監管效率提升,證明必要的干預並非洪水猛獸,重要的是因時制宜,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