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屆政府千方百計增加房屋用地供應,始終未能解決土地荒難題。其實,港府一直坐擁大量土地資源,根本毋須捨近圖遠,弄得焦頭爛額依然勞而少功,被外界譏諷「盲搶地」。最近大埔及屯門共二十三幅土地擬改劃為房屋用途,估計可建逾兩萬個單位,可見事在人為,香港並不缺乏可供發展的土地,只要當局善用資源,有效規劃,所謂地從何來不過是庸人自擾。

前人種禍,後人遭殃。房屋問題積重難返,源於前特首曾蔭權爵士禍港七年,坐視土地供應失衡,加上好大喜功,為發展六大產業而預留多幅珍貴地皮,導致土地資源錯配,隨着現屆政府全面檢討產業發展路向,當年被凍結的大批土地資源,可望釋出重新發展,紓緩房屋用地緊絀問題。「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對於前朝政府長期閒置土地,三成三受訪者指反映土地規劃失敗;三成一直斥無地起樓是藉口;三成認為當局應統計有多少閒置土地可供重新發展。

事實上,今次列入改變用途的土地之中,其中位於大埔的一幅正是預留為興建私家醫院,以滿足貪曾發展醫療產業的長官意志,大埔區議會一直爭取用作發展公屋,可以提供逾五千個單位,無奈前朝政府充耳不聞,土地至今閒置六年,即使當局現在改變用途,最快也要七至八年後才告落成,有遠水難救近火之嘆。難怪民調五成四受訪者狠批前朝政府長期空置土地,浪費資源;兩成五斥貪曾盲目鼓吹醫療產業;一成六指醫療產業成空,阻礙建屋進度。

當局釋放內部土地資源增加房屋用地,反映過去土地規劃錯誤,不但未能地盡其用,而且自製管治炸彈。開發新界鄉郊土地招致反對之聲四起,被批評「毀人家園」;填海則引起環保團體抗議,認為破壞生態;改變社區土地用途見縫插針建單幢樓,一樣被質疑加重地區設施及交通負荷,總之阻力重重,寸步難行,虛耗大量人力物力,還激化官民對立情緒,不利有效施政。

其實,除了閒置土地資源,當局還有另一個土地寶庫尚待開發,就是被政府部門佔用的市區靚地和私人會所土地。除了灣仔的三幢政府大樓終於搬遷有期,相信還有不少部門土地可供轉變用途,至於以免費或象徵式租金批出的私人會所土地,更是不合時宜,徒惹民怨,其中粉嶺高爾夫球會擁地達一百七十公頃,如能收回發展,可以解決數十萬人的居住問題。對於私人會所佔用大量土地,官地又長期空置,民調四成二受訪者促港府重新規劃被浪費土地;兩成八斥有地不能用,阻礙房屋發展;兩成六恐浪費土地只是冰山一角。

顯而易見,香港並非無地可用,而是大量資源要麼被浪費曬太陽,要麼被用於為少數權貴服務,香港的貧富懸殊,也體現在土地資源佔有上的嚴重不公平。不破不立,不塞不流,當局能不能解決拓土建屋難題,端視有沒有勇氣打破陳規,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