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百年傳奇人生有諸多標誌性符號,如影視大亨、娛樂大王、慈善家等等,而內地人還將他稱為「樓主」。這一稱謂源自遍布神州的「逸夫樓」。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邵逸夫連年向內地捐贈巨款建設教育教學設施,這些名為「逸夫樓」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樓加在一起,有說六千多座,更有網友通過在線地圖搜索,得出的結果是近三萬座。萬千學子因「逸夫樓」的存在豐富了人生,改變了命運,一句「樓主」,親切有之、緬懷有之、感恩有之。

說起逸夫樓,人們又提起這樣的一個細節:一些逸夫樓的逸字筆畫中少了一點。此乃故意為之。此一故意,可謂漢字書寫的藝術,是以缺筆寓意。

書寫缺筆,有一種是為了避諱,比如為避康熙諱,當時很多人寫玄字,就有意缺一點。而更多的缺筆,是為了寓意。

猶記在安徽一古鎮見到的一副楹聯「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楹聯上句中的快字少了一豎,辛字則多了一橫,表示人生快意享樂不妨少點,辛勞勤奮需要多些;下句中虧字多了一點,說的是吃虧是福的古訓,亦表示吃虧也要虧在點子上。

玩缺筆不獨是古人的專利。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數年前拜謁南京中山陵時題詞「中山美陵」,普通的四個字中竟有兩個字缺筆,有人作了這樣的解讀:美字少一橫,寓美中不足,海峽相隔,華夏尚未統一;陵字缺一撇,將其中的反寫作又,說明決不出頭「造反」、鬧台獨、搞分裂,也表示國民黨當年的口號「反攻大陸」已經不合時宜。

逸夫樓缺一點也有多一層的含義:如果逸夫樓的建造費用超出邵逸夫基金會預算,樓上的逸字會少掉最後的一點。少一點,再少一點,在奢靡成風的當下神州,逸夫樓缺筆的花絮不啻為一種忠告,值得一再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