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民思潮提倡泛民辭職公投,增加公民提名方案認受性和談判籌碼。戴耀廷早前已表明決策機制,電子與否並非重點,民間成分是關鍵。他認為「辭職補選變相公投」雖是民間啟動卻是官方執行,而「和平佔中」試行的電子「公民投票」則從啟動到執行完全民間運作。

戴續以這兩機制作對比,提出七個問題,簡撮如下:一、「辭職公投」是凝聚民意抑或政治表態,哪個為重?二、「和平佔中」民間自發自籌,靠官方補選作決策機制,理據何在?三、辭職補選靠議席,受政黨主導,會否排斥民間團體?四、辭職補選因官方執行,難防政府拖延,令「和平佔中」錯失良機作決?五、辭職補選,只問是否,難分優次?六、「和平佔中」預計有兩次表決,一次投民間首選方案,另一次則表決政府方案。前者在六月進行,後者則按政改諮詢進度估算在今年末季,因此兩次表決目的時機或異,若首次便辭職補選,合適嗎?七、若採「全民投票」系統,怎樣完善而不受干擾,加強動員並提升其認受性?

我認為以「民間」為尺是失焦,我們該以「公民授權」為重。為何學民及其他民間團體如今仍不畏政黨騎劫,冒「浪費公帑」的大不韙還堅持「辭職公投」?因為現行的「全民投票」終歸「授權」元素不足,所以未能凝聚民意,「認受性」不在於機制全然民間。而學民所倡議的不是非此即彼,事分大小,大的問是非,小則問優次,兩套機制可並行互補。誠如陳健民所言,元旦公投三設問,旨在議題設定,不在比率多寡。主戰場在哪?公民提名不可少!至於,何俊仁若履行承諾,辭去超級區議會議席來公投,實屬可喜;若他堅持不辭,人民力量會當仁不讓,承擔這歷史責任,參與「五區公投」,讓人民直接表態,爭取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