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曾信誓旦旦指出,醫管局三大任務之一,是為市民提供世界級醫療服務。然而,說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公營醫療服務水平每況愈下,公立醫院亂象叢生,想減少醫療事故已不容易,遑論提供世界級醫療服務。

在即將公布的醫管局上年度《外科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報告中,據說新界東聯網龍頭兼中大教學醫院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首次上榜,緊急手術成績排名榜末,病人術後死亡及併發症比率屬全港十七間公立醫院表現最差,期間共錄得三十宗術後死亡個案。這是甚麼原因呢?威院內部分析得出三大死因:外科病床不足、深切治療部協調不理想、醫護人手不足。

威院在公營醫療系統的地位,可與港島西聯網的瑪麗醫院等量齊觀,兼具地區龍頭與教學醫院角色。按道理說,在資源分配、醫療設備、醫療團隊水準和人力供應等方面均不虞缺乏,應該屬於公營醫療系統的「首善」醫院之一,詎料事實恰恰相反,威院服務水準出現重大落差,簡直匪夷所思。

事實上,部分在威院接受緊急手術後死亡的病人,原本病情並不嚴重,皆因外科病床不足導致手術拖延,加上深切治療病床常滿,病人須轉往普通病房護理,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見,人手和病床不足,導致威院服務出現一條龍的結構性問題,再不盡快改善,恐怕會有更多病人成為受害者。令人遺憾的是,醫管局每年發表類似報告,一味指出問題,但始終沒有對症下藥,也沒有推出改善措施,結果只能坐視問題年復一年發生,年復一年惡化。

一節見則百節知,威院的亂象,正是整個公營醫療系統百病叢生的縮影。醫護人手不足已成為老大難的問題,病人往急症室求診,苦等數十小時已是家常便飯,急症室淪為「慢症室」;至於輪候專科服務,更是動輒排期一、兩年,病人往往小病拖成大病,大病變成不治之症。昨日有團體往威院請願要求改善服務,反映市民已經忍無可忍。

除了人手不足,公院醫療水準不斷下降,同樣為人詬病。馬尼拉人質事件幸存者易小玲三年來在公立醫院接受數十次手術,效果均不理想,早前轉往台灣求診,僅兩周時間便大功告成,不僅可以除下口罩示人,而且可以進食固體食物。

過去,香港無論在醫療水準和設備方面,一向優於台灣,易小玲捨港取台,聲言對香港公營醫療水準失去信心,不但令飽受「死得人多」困擾的威院處境尷尬,更是對整個公營醫療系統的最大諷刺。

醫管局管理混亂,公營醫療水準每況愈下,已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當局去年煞有介事成立督導委員會,揚言全面檢討醫管局運作,可惜至今依然毫無動靜。事實上,檢討容易改革難,督導委員會不僅要找出病因,而且要對症下藥,否則,檢討淪為做騷,根本無濟於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