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審法院下月審理一宗酷刑聲請司法覆核案件,屆時將會裁定具難民身份的申請人是否可以在港工作。這本來只是正常的司法程序,沒想到竟成為蛇頭騙財良機,散播來港可工作賺錢謠言,導致近月非華裔非法入境者數目急增,除了近年大批湧港的南亞裔及非洲裔人士,還包括越南人,令人憂慮難民潮可能捲土重來,令香港再次成為難民港。

與過去不同的是,最近多宗偷渡者闖關個案,人未抵港已向入境處發出律師信,事先張揚某人將於何時到達,並會提出酷刑聲請或其他申請,顯示這些非法入境者愈來愈懂得利用本港法律漏洞。港府官員亦承認,不排除有犯罪集團協助「難民」申請人透過不同方法入境。

「難民」源源不絕,皆因香港難民政策不合時宜,變相大開方便之門。上世紀港英政府慷港人之慨,把香港列為越南難民第一收容港,並簽署《禁止酷刑公約》,為可能面對酷刑威脅的所謂難民提供臨時庇護,種下了今日的禍源,成為非華裔偷渡者來港做黑工捷徑。單是十月份,當局截獲的非華裔偷渡者已逾百人,比年初急升逾兩倍,而今年尋求難民庇護的人數亦較去年飆升倍半。今年首十一個月,入境處接獲黑工投訴近五百宗,較去年增加近五成,當中不乏等待審核的酷刑聲請人。

事實上,入境處至今接獲的酷刑聲請個案累計已逾萬宗,在已完成審核的五千宗個案之中,僅有十一宗確立,可見相關制度已被嚴重濫用。港府本年度用於援助難民的開支逾二億元,主要透過志願機構提供服務,早前甚至有難民請願,要求將現金津貼額由一千二百元倍增至三千元。其實,從當局審核的多宗個案顯示,不少偷渡者來港提出酷刑聲請,旨在博取長期留港,不斷利用程序拖延審查期,耗時最長竟達二十年,不少所謂酷刑聲請申請人來自南亞及非洲偏遠地區,當局查核資料已有困難,而且難以確保是否真實無誤,間接容許非華裔非法入境者無限期在港逗留,當局來者不拒,難怪難民問題愈演愈烈。

眾所周知,大量假難民長期滯留本港,不僅對港府造成財政負擔,而且帶來嚴重的社會及治安問題。但令人莫名其妙的是,面對各界要求檢討制度堵塞漏洞,港府幾經研究準備推出「三合一」審批機制,除了酷刑聲請,將同時合併處理「不人道處遇」及「迫害」申請,由於須同時處理三類申請,審核時間難免拖長,不能不令人質疑新機制只是換湯不換藥,對阻嚇難民偷渡起不了多少作用。

歸根究柢,高院數年前裁定二十多名持「行街紙」南亞裔人士可在港工作,當時社會各界已預言將會觸發新一輪難民潮,結果不幸而言中。今次司法覆核歷史重演,難民問題沒完沒了,不知伊於胡底。實際上,司法機構的裁決往往違背社會整體利益,在司法獨大之下,港府與其寄望終院撥亂反正,不如做好強行遣返的準備,否則只能坐以待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