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香港經濟獨沽金融,產業結構日益單調,不斷有人建議重振工業,推動產業多元健康發展。卻有評論員C君在其專欄私觀點指出,香港已經走上金融服務業的不歸路,新一代唔捱得,沒有多少個肯做工人,而輸入外勞亦不容易,所以根本沒有恢復製造業的條件,「我沒法明白,社會上為甚麼還會有人肯為恢復製造業而敲鑼打鼓?」

開講有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C君一士諤諤,呼籲大家不要「開倒車」,卻不知身處二十一世紀的他自己也在向後望,只看到六、七十年代那個穿膠花擔麵粉的傳統工業。小生建議C君去美國看看,便知工業生產未必要人做到身水身汗,而是由機械人代勞,由車廠到藥廠到物流公司,偌大廠房之內,充斥大量度身訂造的行業機械人,每個可以代替一點五人勞動力,成本還平過中國工廠,人類只須在控制室內操控程式,便可輕鬆生產,這樣的工人,新一代為甚麼不願意當呢?今時今日,美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金融海嘯前的水平,但就業人口卻遠遠沒有恢復,就是因為大量工作崗位被機械人取代。

美國的人工比香港還貴,卻以創新科技闖出工業新路,足證香港重振製造業並非沒有可能,關鍵在於政策配合,加上工業家們與時並進,走在時代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