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隻毛公仔,粗口話題又再惹人關注。有人認為講粗口必錯,是教壞孩子,在此我希望分享兩個真實故事。

一位基督徒朋友向一位地盤工人傳福音,她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打動工人信主,他對她說:「我讀得書少唔識字,可唔可以用我認為最好嘅語言讚美主?」於是,他用了最正宗的粗口去讚頌神,而她則聽了生平加起來的粗口總和。

另一則故事是這樣的:一名小學生把喝剩半罐的汽水放在櫈底,工友告訴他不可亂扔垃圾,那學生淡淡地道:「我自己掉,你邊有嘢做呀?」然後揹書包離去。

上述故事,我們未必會批評那位工人,但一定會譴責那個學生。文雅的說話不一定好,粗俗的言語也不一定壞。當不顧動機緣由,只針對行為批評,這種態度並不可取。現在社會官民陷於緊張狀態,人們面對更大的不公義而無能為力時,以一隻與粗口諧音毛公仔的名字嘲諷自娛一番,這句粗口雖差,也有其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事情到底是黑是白,要深入了解才能判斷,也是教育孩子的不二法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