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將於二○一六年通車,港府不斷吹噓「橋頭經濟」,寄望大橋帶動新界西部發展,奈何坐而論道,至今毫無進展。有團體發表研究報告,指大橋落腳點的大嶼山商業及交通配套嚴重不足,加上發展計劃至今未有定案,與珠海及澳門的積極態度形成強烈對比。有學者更警告,若港府再不急起直追,大橋落成後十年可能流失二千億元經濟收益。

研究報告指出,為了配合港珠澳大橋通車,澳門正在大興土木,料可於二○二○年提供逾五萬間酒店客房;而根據珠海橫琴方面早前公布的發展計劃,預計未來可提供逾一萬五千間酒店客房,相當於一百多個銅鑼灣時代廣場的商業設施;反觀香港的大嶼山目前只有約三千間酒店客房,商業設施的總面積僅及零點七個時代廣場。澳門及珠海積極發展橋頭經濟,而香港則止於紙上談兵,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正如有學者指出,目前大嶼山的商業及酒店配套明顯跟不上實際需要,參考美國奧蘭多的發展經驗,若香港急起直追,盡快增加硬件配套,大嶼山旅遊及會展業當可發揮「群組效益」,未來十年帶來額外數百億元經濟效益。相反,若香港繼續原地踏步,大橋通車後不但無法創造額外效益,還會驅使大量旅客流向珠海及澳門,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尤有甚者,由於社區配套嚴重不足,道路工程進度緩慢,港珠澳大橋一旦啟用,人流車流激增之下,隨時造成交通混亂。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承認,連接大橋的屯門至赤鱲角交通幹線要等到二○一八年才落成,比大橋落後兩年,但港府已啟動東涌新市鎮拓展計劃,包括填海一百五十公頃興建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研究在機場周邊興建商業中心等。他揚言,東涌目前人口只有九萬,未來會增至二十多萬人。

然而,說時容易做時難,大嶼山發展計劃好事多磨,莫說至今仍然無影無蹤,即使是陳茂波口中的小小商業中心,也因為機管局管理層內訌而陷於膠着,隨時可能胎死腹中。

事實證明,由董建華政府提出開發大嶼山,到今日興建商業中心的爭議,以及橋頭經濟淪為空談,港府終究無法擺脫「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施政作風,前後浪費了十多年時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即使現在拍板興建配套設施,也趕不及在港珠澳大橋通車時落成使用,可見即使未來的橋頭經濟帶來機遇,主要受惠的也只是珠海及澳門,而不是香港。就經濟效益上看,港珠澳大橋應該改稱「珠澳港大橋」才名副其實,香港捉到鹿而不懂得脫角,歸根究柢是因為港府無能。

基建配套大落後,橋頭經濟淪輸家。大嶼山發展卻步不前,港珠澳橋隨時得物無所用,正是本港社會紛爭不斷、發展寸步難行的縮影,香港處處落後於人,豈是無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