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港府來說,這兩句詩應該改為「考察得來終覺淺,垃圾焚化要躬行。」香港面對垃圾圍城危機,環保官員頻頻出外考察垃圾焚化設施,足迹幾乎遍及全球各地,可惜考察來考察去,興建焚化爐計劃仍是紙上談兵,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落實。

繼前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曾往台灣、日本、丹麥等地視察取經,現任局長黃錦星昨日亦前往澳門考察當地的垃圾焚化中心。澳門面積不及香港三十六分之一,同樣是地少人多垃圾為患,澳門當局高瞻遠矚,說幹就幹,上世紀已制訂「焚化為主、堆填為輔」的垃圾處理政策,○八年建成佔地四公頃的垃圾焚化中心,內設六台焚化裝置,採用先進的活動爐焚化技術,每天處理約一千七百公噸廢物,並將焚燒過程產生的熱能用於發電。

珠玉在側,覺我形穢,澳門垃圾焚化中心令黃錦星讚不絕口,指澳門處理垃圾實事求是,轉廢為能,一舉兩得,值得香港借鏡。其實,類似的官腔大家已聽過不少,人們最想知道的是,澳門做得到,為何香港做不到?堆填區爆滿迫在眉睫,香港能否擺脫垃圾圍城的厄運?

其實,隨着垃圾焚化技術日臻成熟,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愈來愈小,甚至可以達致轉廢為能的經濟效益。香港科技大學搜集本港三個垃圾堆填區的數據,與當局擬建的焚化爐進行對比研究,發現新式焚化爐的淨碳排量僅及堆填區六分之一,配合轉廢為能設施,發電量更高達堆填區六倍,可以相應減少燃煤及天然氣發電造成的污染,遠遠比堆填區環保。再說,香港是細小地區,土地資源有限,絕不可能無止境地擴建垃圾堆填區,惟有採用焚化處理,方可一舉多得,長遠解決問題。

只可惜,說時容易做時難,同樣是興建垃圾焚化設施,在其他地區沒有太大阻力,在香港卻引起諸多爭議,港府除了面臨司法覆核挑戰,最近又有聲音要求當局採用較新的等離子氣化技術取代原有設計,進一步減低污染。惟學者指出,有關建議根本不可行,因為目前的等離子氣化技術尚未成熟,不能分解所有都市固體廢物。

誠然,焚化爐是厭惡性設施,不管在哪裏興建,如何興建,都難免受到質疑。在日本、台灣等地,政府不僅說服民眾接受焚化爐,還推動焚化廠與社區融合,例如東京新江東焚化爐旁加設暖水泳池及植物公園,成為民眾假日休閒的好去處;台北北投焚化廠建有全球首座煙囪上的觀景旋轉餐廳,成為遠近馳名旅遊熱點。這些成功例子,全球有目共睹,港府與其沒完沒了地出外取經,倒不如加強游說工作,釋除公眾疑慮。

興建焚化爐的經是好經,可惜被歪嘴和尚唸歪了。焚化爐技術日臻完善,成為全球處理垃圾的大潮流,在香港之所以被視為洪水猛獸,歸根究柢還是因為港府無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