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機構收集多名會員個人資料,被私隱專員公署指有必要糾正;有人則認為機構只為保障自己,只要不濫用所收集資料,做法並無不可。究竟個人私隱與商界利益之間,該如何取得平衡?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Q:個人資料被洩露或濫用,會造成甚麼影響?

A:個人資料涉及用途廣泛,或被濫用作其他商業用途,如推銷電話等。一旦洩露,隨時流入不法之徒手中,用以入侵用家電郵帳戶或理財戶口,令用家蒙受金錢上的損失;而病歷、私生活照等個人資料外洩,亦可能令當事人蒙受聲譽或其他無形損失。

Q:商業機構視收集客人資料為保障,該如何平衡個人私隱及商界利益?

A:現時商業機構收集客人資料時,有絕對的主動權,它們既可要求顧客提供不同類型資料,亦可設立條款保障自己。要平衝雙方利益,客人必須有更多選擇權,決定是否願意向機構提供某些資料,以換取額外服務,例如提供個人出生日期,以得到生日優惠等,而非被硬性規定提供商戶所需資料。

延伸思考

1.近年港人對保障個人私隱的意識大大提高,原因何在?

A:本港早前接連發生多宗私隱被洩露、被濫用,甚至被轉售圖利的個案,加上推銷電話氾濫,令港人意識到個人資料的價值,及保障私隱的重要性。惟港人對保護個人資料的警覺性仍有所不足,如下載手機應用程式時,忽略下載條款,令私隱外洩機會大增。

2.現時本港對個人私隱的保障是否足夠?

A:不足夠。現時保障港人私隱的工作,主要由私隱專員公署履行,但公署角色被動,往往需接到市民投訴後,才能展開調查,令監察力度變得薄弱。另一方面,保障私隱的條例雖不斷完善,但由於個人資料應用太廣泛,條例往往「掛一漏萬」,並未算十分全面,導致存在不少灰色地帶。

3.科技不斷進步,為個人私隱帶來甚麼影響?

A:社交網站愈來愈流行,不少人都愛在網上分享照片、興趣及學曆等個人資訊,雖然用戶能把私隱度設高,但只要有第三者看到,仍有機會被轉載,令私隱外洩。科技進步亦衍生出更多黑客、惡意軟件,隨時令用戶的個人資料被盜。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