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改革決定》出台後,習近平贏得改革派的一片掌聲。而他拍板推出東海航空識別區,又使得懷念毛太祖的左派為這位紅二代有着毛的膽魄而歡欣鼓舞。

就現在看,習近平不是得過且過的平庸之輩,他鐵了心要創造中國夢盛世。他有此志向,有父親言傳身教的影響,更與早年插隊農村歷經基層摔打,能體會民生疾苦有關。他經常愛用一句來源於漢代《鹽鐵論》中的話: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此話大致是說,聰明的人做事知道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在今年八月舉行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隨後的博鰲論壇中,他兩次引用了此話,可見他對《鹽鐵論》及漢朝歷史有濃厚興趣。

《鹽鐵論》撰寫於漢宣帝時期,但內容卻是有關於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召開的一次鹽鐵會議。該次會議廢除了當時的酒類專賣和關內鐵官制度,結束了漢武帝時期的經濟管制。按現代語言來說,開放是此次會議的主題。作者桓寬之所以要在時隔二、三十年後撰寫此書,據說是得到了漢宣帝劉詢的授意。

劉詢(公元前九十一年至前四十九年)本名劉病已,是西漢第十位皇帝,漢武帝的曾孫。因是被廢太子劉據的長孫,劉病已也遭不幸,流落民間,故能察知民間疾苦。其即位後的二十五年內,對內重拳懲治貪腐,奉行為政寬簡方略,對外大破匈奴鞏固漢朝版圖,實現了漢武帝後的再次中興。

顯然,習近平和劉詢有着近似的身世,感同身受之際,也往往會行動一致。習近平執政後的內外方略,與當年劉詢的作為異曲同工。

習近平能否在胡溫蹉跎十年後,成為扭轉中國走勢的人物,現在斷言為時尚早。不過,習近平五年的儲君生涯,顯然是參透了劉詢,他要引領中國實現中國夢,關鍵是他能否在以史為鑑的前提下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