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奶令推行八個多月,爭議聲音不絕於耳。為了探討撤招的可行性,港府煞有介事成立「研究完善配方粉供應鏈方案委員會」,一時進行壓力測試,一時委聘顧問研究,結果只得出「維持現狀」的結論,令人啼笑皆非。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港府於十一黃金周進行的壓力測試顯示,本地奶粉供應仍有不足;至於奶粉券安排未能覆蓋所有零售商,當局會設法吸引更多零售點加入。換言之,由於奶粉券計劃成效不彰,奶粉供應依然緊張,限奶令難望在短期內撤銷。

眾所周知,內地人爭相來港搶購奶粉,造成所謂的「奶粉荒」,根本原因在於內地奶粉問題百出。以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為例,內地旅客蜂擁南下掃貨,儘管絕大部分人攜帶出境的奶粉沒有超出港府設定的兩罐上限,仍對本地供應構成沉重壓力。本報記者走訪全港各區,詢問熱門奶粉品牌的銷售情況,發現不少零售店出現缺貨問題,當中銅鑼灣的三間藥房僅一間有貨,兩間大型連鎖店亦只得一間有現貨。在此情況下,若當局貿然取消限奶令,水貨活動勢必再度活躍,之前的所有努力勢必付諸流水。

至於港府期望以擴大奶粉券解決問題,恐怕只是一廂情願而已。奶粉券計劃屬於業界自發的活動,不但沒有法律約束力,安排也十分鬆散,雖然商會承諾預先登記的本地家長可優先購買奶粉,但最終能否兌現,完全依賴零售商戶自願配合。事實上,全港五百七十多間藥房只有九十五間參與,可見成效不大。

有業內人士透露,奶粉券計劃推行多月,使用者寥寥無幾,主要因為奶粉銷售情況因地而異,在一些供應充裕的地區,顧客毋須持券亦可輕易購買,而一些鄰近邊境的零售點,家長即使手持奶粉券也未必能夠買到奶粉。試想想,零售商戶在商言商,有多少人願意推掉上門的生意,將奶粉留給本地家長?有人一語道破天機,所謂奶粉券只是業界游說當局撤銷限奶令的一場公關騷,若當局以為可以藉此解決問題,顯然是太天真了。

說穿了,要保障本地嬰兒,關鍵並不在於限奶令,也不在於奶粉券,而在於整體供應是否充裕。港府無力督促供應商確保供應,只好一刀切限制奶粉出境,結果一法立,一弊生,限奶令不僅引起內地民眾不滿,亦招惹破壞自由市場的質疑。有人譏諷,近年中港關係愈來愈戲劇化,在中國不斷走向市場經濟的同時,香港卻逐漸走向計劃經濟,時而實施限奶令,時而推出奶粉券,與當年內地的糧食配給制如出一轍。

歸根究柢,限奶令只是權宜之策,長遠而言,港府還是要設法增加奶粉供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須知道,神州大地道德淪亡,黑心食品氾濫成災,消費者信心早已蕩然無存,內地人來港購物的種類只會愈來愈多,試問港府禁得了多少樣?難道真的要把自由港變成「限制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