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法定機構數量繁多,績效低劣,一向為人詬病,連負責為基層人士提供資助房屋的房協也唯利是圖,與民爭利。房協別樹一幟,推售首個所謂「長幼共融」屋苑樂融軒,由於售價及租金直逼私人樓宇而備受質疑。

位處港島筲箕灣的樂融軒,擁有二百一十四個出售單位及六十個長者出租單位,只限本港居民購買,若買家同時租用長者單位供父母或其他年長親戚居住,可獲優先揀樓。房協聲稱,此舉可以促進「長幼共融」的良好社會風氣。

然而,「長幼共融」代價不菲,首批單位售價最貴超過一千萬元,呎價逾一萬五千元,最便宜的單位呎價也接近一萬三千元;而長者出租單位月租則介乎一萬一千多元至一萬八千多元不等。假設有人想發揮孝心,響應「長幼共融」,同時買入及租住最平單位,每月供樓及租金合共高達三萬多元,顯然不是一般打工仔所能負擔,長幼共融不知從何談起。

房協行政總裁黃傑龍解釋,樂融軒是市區重建項目,不設入息和資產審查,亦不會有轉售限制,所以售價和租金必須按市場水平釐定,如果以資助價出售,反而會助長炒風。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亦強調,樂融軒屬於私人住宅項目。問題是,房協不務正業,與私人發展商有甚麼分別呢?房協的主要職責究竟是建樓牟利還是解決基層市民的居住需要?

眾所周知,房協作為法定機構,興建的樓宇一向以資助房屋為主,包括公屋、居屋及夾屋等,旨在滿足基層及夾心階層的住屋需要。然而近年來,房協興建的資助房屋愈來愈少,反而積極興建私樓,愈來愈商業化,愈來愈豪宅化,新盤售價一個比一個昂貴,顯然已背離原來的宗旨。房協年前推出「港人限購」的喜雅,已被譏為「富人限購,上車止步」,現在推出長幼共融的樂融軒,價錢也絕非「老幼咸宜」。

正如有人指出,房協新盤名堂層出不窮,壓根兒不是甚麼創新嘗試,只是促銷噱頭而已,房協不是發展商,勝似發展商,所謂非牟利機構根本名不副實。

房協變身發展商,越俎代庖起私樓,難道除此之外真的無事可做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現時公屋供應嚴重不足,輪候者大排長龍,房協與其不務正業興建私樓,倒不如集中精力興建公屋或居屋,例如加快重建轄下舊屋邨,為基層市民提供安居之所,協助港府解決房屋問題。

樂融軒的售價爭議,暴露房協定位不清,角色混淆,它一時獲政府提供土地興建資助房屋,一時又變身發展商興建私樓與民爭利,不倫不類。除了房協之外,負責建屋的還有房委會及市建局,疊床架屋,各自為政,互不協調,造成資源浪費。當局再不檢討,設法簡化,集中資源,解決房屋問題只能事倍功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