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鋼盔行騎樓底」這句港人口頭禪,本意是指行事過於謹慎,如今拿來對照滿街危險招牌,極具諷刺意味。當局清拆不力,危險招牌無處不在,市民除了自求多福,可謂別無選擇。

日前彌敦道一個巨型招牌在拆卸期間傾斜,有倒塌危險,導致封路六小時,交通大受影響。這類被屋宇署勒令移除的招牌,尚且在工程進行期間險告塌下,其他日久失修的舊招牌,到底潛藏多大危機不問可知。「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四成一受訪者直斥屋宇署未有吸取教訓處理好舊招牌;四成認為舊招牌已成為都市炸彈;一成半指道路使用者安全成疑。

當局估計,全港約有十九萬個違例招牌,不少長期缺乏維修,存在倒塌風險,香港人口高度密集,行人隨時禍從天降。事實上,近年一再發生多宗危險招牌倒塌事故,○八年灣仔一間食肆重達二百磅的招牌倒塌,壓死一名女途人;至於招牌倒塌導致行人受傷更是屢有所聞,可見危機無處不在,對市民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五成受訪者批評屋宇署取締違例招牌不力;兩成六感到險象環生,人人自危;兩成一認為當局清拆舊招牌束手無策。

缺乏管理是危險招牌持續增加的原因之一,由於沒有登記制度,當局往往難以追查棄置招牌經手人,就算成功發出清拆令,持有人仍然可以轉換公司方式逃避責任。屋宇署無從執法,舊問題積壓尚待清理,新問題又已湧現,令人遺憾的是,當局並未想方設法堵塞法例漏洞,反而聽之任之,坐視情況持續惡化,以至危險招牌如癌細胞不斷擴散,問題積重難返。

除了執法漏洞,屋宇署人手不足,加上沒有善用資源取締違例及危險招牌,令情況雪上加霜。早前屋宇署前線員工發起罷工行動,暴露近年署方一方面不斷增加驗樓及驗窗等新工作計劃,另一方面持續削減前線合約員工數目,在「十個茶煲兩個蓋」之下,至今已積壓五萬張清拆及樓宇維修令,尤其屋宇署管理混亂,緩急不分,浪費人手處理一些沒有即時危險的項目,危險招牌反而被保留,加劇問題嚴重性。難怪四成八受訪者直斥當局管治無方,前線工作不勝負荷;兩成八指人手短缺令執法效果大減;兩成一認為計劃形同虛設。

危險招牌問題愈演愈烈,前朝曾蔭權政府難辭其咎,當年金融海嘯之後,當局以刺激就業為名,撥款一千八百萬元予屋宇署清拆五千個危險招牌,原來一直紙上談兵,光說不做。屋宇署直到月前才推出計劃,準備每年拆除一千六百個,本已姍姍來遲,怕就怕隨着經濟環境好轉,目前勞動市場已變成勞力短缺,能否招聘足夠人手落實計劃仍是未知之數。

歸根究柢,貪曾禍港七年,無所作為,遺下大量管治炸彈,現屆政府應接不暇,手忙腳亂。市民連出入平安的卑微願望都無法實現,民怨怎能不高漲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