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表的兩項國際排名,香港都輸給老對手新加坡。其中世界銀行的《2014年營商環境報告》,雖然星港雙城繼續分佔全球首、次名,但香港的總體評分持續下跌,被新加坡進一步拋離;至於另一項《全球繁榮指數排名》,香港下跌一級至第十九位,新加坡則取代香港排第十八位,成為亞洲第一。

近年港星雙城競爭,香港屢戰屢敗已不是甚麼新聞,與其比較各項國際排名高低,不如反思為何會出現這種一面倒的骨牌效應。港星同是亞洲四小龍,上世紀雙雙創造經濟奇迹,但進入新世紀之後,兩地發展差距持續擴大,由過往不相伯仲變成相差懸殊。其實,港星有不少相似之處,論先天優勢,香港較新加坡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無法把握,一再斷送發展機遇。

較早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峰會與香港特首梁振英會晤,談及兩地在區內地位非常相似,但略有不同,認為香港處於中國大門,新加坡位處東南亞地區,少了中國優勢。李顯龍一語中的,點出港星先天條件的差別。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新加坡缺乏中國因素支持,仍然能夠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勢頭;而香港背靠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內地,反而停滯不前,經濟基礎日形薄弱。事實上,如果不是中央政府一再提供政策優惠,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恐怕早已不保,淪為二、三線城市。

如果說外交是內政的延伸,綜合競爭力、營商環境,以及公共行政效率,就是一個政府管治水平的具體表現。香港回歸十六年多以來,港府不是無能,就是貪腐,無力推動經濟轉型和落實基建項目等發展大計,尤其前朝曾蔭權政府胡混度日,一事無成,正是香港發展每況愈下的原因。近年新加坡已打造成區內的旅遊及會展中心及郵輪母港,早前又發表國家發展新藍圖,將會落實興建第四條機場跑道,建造新海港,以及承諾每個家庭均有能力置業。反觀香港,儘管過去十年受惠內地開放個人遊,可惜一直食老本,沒有把握機遇及時擴建旅遊設施,導致到處出現人滿之患,引起兩地居民衝突,激化中港矛盾。最近落成的郵輪碼頭,昨日首次以母港接待數以千計旅客,結果亂象叢生,旅客大排長龍,須苦候兩小時才能登船,所謂旅遊重點建設,原來中看不中用。至於擴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等基建大計,則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一籌莫展。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在雙城競爭中一敗再敗,只能怪自己不爭氣,社會日趨政治化,內鬥內耗,港府動輒得咎,無能為力。更令人擔心的是,隨着本年底啟動政改諮詢,政治爭拗加劇,更加無人理會經濟及民生,香港陷於政治泥沼不能自拔,不沉淪才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