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后李麗珊有句經典廣告對白,養大一名子女需花四百萬元。雖然這只是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廣告用語,其實也折射出在當前香港的社會環境及經濟條件之下,養兒育女擔子異常沉重,出生率長居全球最低之列可謂其來有自。港府日前發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建議鼓勵生育紓緩人口老化壓力,然而「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如果不改善居住環境擠迫、撫養開支大以及教育問題等,鼓勵港人生育就是口惠實不至。

在香港,為人父母有多艱難?光是為子女找學校奔波已經殫精竭慮。最近雙非學童湧港搶佔幼稚園學額,導致大批北區家長加入排隊輪候行列,昨日更有大批區內家長攜同年幼子女遊行,要求當局安排本地學童原區入學。幼稚園一位難求,只是漫漫上學路麻煩的開始,未來還要準備為擠進中小學名校想方設法,責任如斯重大,難免令不少港人對生育三思而後行。

除了為子女教育發愁,一屋難求更是阻礙市民生育的最大因素。棲身之所是成家立業傳宗接代的前提,香港寸金尺土,上樓與置業是大多數基層和中產的夢想,可惜前朝曾蔭權政府施政失誤,沒有積極拓土建屋,以致種下今日公私營房屋供應失衡惡果,住房問題成為港人頭等大事,影響深遠。早前有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者認為本港性活動空間不足,反映居住環境擠迫影響性生活質素,港人難享魚水之歡,生育率偏低也是自然不過的現象。正如上述民調結果顯示,四成四受訪者認為出生率偏低主要原因是置業困難,居住環境狹窄;兩成五憂慮學位不足等教育問題;另兩成五指高通脹,百物騰貴,而託兒服務不足亦是家長之憂。

事實上,前朝政府豈只遺下房屋問題的爛攤子,對刺激出生率同樣束手無策,一味空喊鼓勵夫婦「生三個」口號,卻沒有推出配套措施,視雙非兒童為補充人口生力軍,更衍生種種社會問題。隨着雙非兒童來港佔用社會資源問題浮現,挑起中港矛盾,激化港人排內情緒,成為現屆政府管治亂源之一,難怪三成三受訪者批評當局信口開河,無誘因和無配套;三成二直斥好大喜功,未有了解市民實際困難;兩成八指欠缺完整人口政策。

香港婦女並非不願生,而是不敢生,家計會調查顯示,受訪女性有「生兩個」的意願,只要當局優化支援措施,釋放這股生育潛力並非無可能。三成七受訪者最希望港府提供置業優惠;兩成九希望提供現金津貼或稅務優惠;一成認為可加強公院輔助生育服務。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堪為香港父母的貼切形容,港人生育意欲低落,皆因顧慮重重。港府要提振出生率,必須擬定一籃子措施應對,而重中之重正是及早落實協助「基層上樓,中產置業」的施政承諾。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