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紓解人口老化帶來的勞工荒,港府提出在不影響本地勞工就業下擴大輸入外勞。此話一出激起千層浪,招惹多個工會強烈反彈,反建議政府加強培訓本地工人。

工會的質疑絕非沒有道理。事實上,香港勞動力市場的最大問題並非人手不足,而是職位錯配。在單調的經濟結構下,一邊是金融、地產等行業急速擴張,僱主爭人爭崩頭,有工無人做,另一邊是工業北移導致低學歷、低技術職位大量流失,有人無工做。許多基層勞工並非不想自食其力,只是找不到合適工作而已,若港府加強職業培訓,協助他們轉行,既可提升生產力,又可減輕福利負擔,何樂不為?又何必捨近求遠輸入外勞呢?

眾所周知,輸入外勞一向是惹火議題,即使強勢如新加坡政府,近年亦因輸入外勞引起國民不滿。不難預見,若港府一意孤行輸入外勞,不僅加劇中港矛盾,更不啻製造勞資矛盾:在商言商,人力供應固然是愈充裕愈好,成本固然是愈低愈好,但在基層打工仔的角度看,當大量外來勞工湧入市場,必會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叫價力,官員聲稱輸入外勞可以不影響本地勞工,根本是脫離現實。當局幾年前才推行法定最低工資,保障基層打工仔,現在又提出輸入外勞,搶奪他們的就業機會,這不是自相矛盾又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