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十年人事幾番新,任何事物或政策都要隨着時代變遷而作出調整。轉眼間,香港投資移民計劃已推行十周年,如今檢討得失,可謂利弊參半,該計劃既為本港吸納大量資金,也衍生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值得當局認真反思。

十年間,投資移民計劃合共為香港吸納一千五百億元資金,累計投資申請個案近三萬宗,其中一萬八千六百多人獲正式批准來港定居,人均投資額近八百萬元,令香港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投資移民地點。其實,當中絕大部分是內地人,所以確切地說,投資移民計劃主要是針對內地人,而且隨着內地富人愈來愈多,該投資移民計劃只會愈來愈受歡迎。

投資移民受歡迎,誠然是一件好事,問題是香港投資渠道有限,所吸引的資金幾乎全部投放於房地產及金融資產,對此,港府美其名為「公共服務」,實際上,這筆龐大資金只是炒樓炒股,「塘水滾塘魚」,對實體經濟幫助不大,也不見得可以創造就業及改善民生。再說,高達八成七申請者為內地人,部分資金來歷不明,往往招惹非議。

時移則勢異,勢異則情變。十年前,香港飽受沙士惡疫困擾,投資移民計劃不啻為經濟注入一支強心針;十年後的今日,全球資金氾濫,熱錢湧入造成資產泡沫膨脹,有人將本港樓價飆升歸咎於內地人炒賣,並非沒有道理。

港府日前發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預計未來人口結構將會出現上重下輕的畸形現象,除了加重社會負擔,更會窒礙經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當局能夠吸引境外人才來港,當可改善人口質素,提高競爭力,可惜,投資移民計劃徒具移民之名,沒有移民之實,迄今獲批的一萬多名內地人中只有約一成長期在港居留,其餘九成不過拿了一張身份證,把香港視為「資產保險櫃」而已,根本沒有興趣留港發展。

投資移民計劃為香港引入資金,方向固然是正確的,然而,在講求知識經濟的二十一世紀,香港要推動經濟長遠、可持續發展,更需要的是「才」而不是「財」,相對於投資移民計劃,輸入專才及優才計劃更值得關注。事實上,專才及優才計劃推行多年成效不彰,歸根究柢就是因為本港經濟結構單調,過於依賴金融及地產行業,欠缺多元發展機會,令境外人才望而卻步。這個死結一日不能解開,單是吸引資金又有多大作用呢?

總而言之,投資移民有利有弊,雖然港府不能因噎廢食,但根據實際需要作出相應調整卻是完全有必要的。當局正檢討投資移民計劃,準備進一步提高投資門檻,新計劃成效如何,不妨拭目以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