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將步入老齡化社會,港府昨日發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建議循五個方向應對挑戰,包括釋放更多勞動力投入市場、改善教育及培訓提升人口質素、吸引更多海外及內地人才來港及輸入外勞、締造有利環境鼓勵生育,以及善用長者資源發展銀髮市場。其實,解決人口老化問題治本之道,就是提高出生率,其他方法只屬治標措施,捨本逐末隨時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源於生育率長期偏低,年輕夫婦生兒育女意願不高,既是個人選擇,也與社會環境和經濟因素密不可分。港府官員引述家計會去年調查指出,本港婦女並非不願生育,逾半受訪者甚至有意生兩個,但擔心責任太大及經濟負擔沉重,顯示生活壓力是出生率不振的主因,雖然當局有意倣效其他國家與地區鼓勵生育的做法,例如提供稅務寬減、資助託兒服務及有薪侍產假等措施,問題根源仍是香港生活困難,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年輕一代為口奔馳,身心疲憊,普遍遲婚,尤其是置業夢難圓,傳宗接代自然不是人生規劃的優先考慮。

事實上,香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近年針對出生率偏低推出現金幼兒津貼、延長產假、資助鼓勵生育機構和增加託兒中心等多項措施,可惜對提升生育率成效不彰。新加坡有完善房屋計劃,經濟持續增長,尚且無法改變國民生育意欲不高的問題,港府依樣畫葫蘆,社會條件不配合,年輕人無法安居樂業,即使推出再多的刺激生育措施,恐怕也是徒勞無功。根本之道,還是港府能否提升管治水平,解決社會貧富懸殊和房屋問題等深層次矛盾,連「飲食男女」的基本條件都不具備,生兒育女就無從談起。

鼓勵生育說易行難,吸納外來移民和輸入外勞,可以作為補充人口新血、減輕勞動力緊張的中短期選項,可是香港近年競爭力不斷弱化,經濟基礎單調,即使透過輸入專才及優才計劃向海外和內地人才招手,吸引力也有限,較早前有內地文科尖子放棄在港攻讀大學,寧願返回內地從頭再來,追尋更純粹的國學,正是留不住人才的例子。無疑,單程證計劃和雙非兒童是另一個人口來源,但港府沒有審批權,雙非兒童回流數目也無從掌握,加上社會氛圍轉變,排內情緒高漲,內地移民已成為港府管治添煩添亂的源頭之一。至於輸入外勞,由於觸動本地勞工權益,必定引起勞工界強力反彈,新加坡政府強政勵治,也因為輸入外勞問題引起國民不滿,港府管治弱不禁風,試問有甚麼能力擺平反對聲音?

港府施政作風一向議而不決,人口政策諮詢文件只列出策略,沒有具體措施,諮詢公眾四個月之後,隨時落入研究復研究,諮詢復諮詢的窠臼,人口政策攸關香港競爭力和社會長遠發展,港府還要蹉跎歲月到何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