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政治制度及經濟結構窒息創意,經濟因素又牽動教育制度,令其也成為窒礙創意的共謀。

香港政府從殖民地時代到九七之後,對教育的視野不離「人力資源」,教育淪為職業訓練所,教育及考核準則離不開背誦,逼迫學童從小開始不停透過大量課業、默書、測驗、考試,令他們對課本生硬的資訊內容熟能生巧,使他們習慣未來職場刻板的工作,在此制度下脫穎而出的優等生,只具備記憶及快速文字處理能力,而缺乏創意,社會又因經濟結構而瀰漫着功利主義,家長對藝術相關科目的態度,要麼視之為無關痛癢的「閒科」,要麼把藝術相關的課餘「興趣班」,當作是入讀名校的登龍之徑,強迫孩子報讀,反過來令不少學童討厭藝術!

古往今來,愈政治高壓的地方,文化創意便愈委靡不振,去年的反洗腦教育抗爭,暴露了香港教育已被意識形態管制浸透,若我們的學生早已被灌輸扭曲的思想,將來恐更難出現創意人才。

反之近年台灣及南韓在民主化之後,創意產業則日益蓬勃,故此要推動創意,需先爭取港人全面的民主自治,再打破經濟上的壟斷,開放競爭,長遠改變過分依賴地產及金融的格局,以及改革教育和考試制度,對學生因材施教,如此才是振興創意產業的良策。

近數天免費電視發牌所引發的民憤,如果不能導引往爭取全面變革香港體制的方向,最終只會是宣洩過後,恢復平靜,無助扭轉香港天天在惡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