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雖然內地推出《旅遊法》令訪港購物團數目減少,但在整體旅客尤其是個人遊仍有增長之下,零售市道暢旺,營業額料增長一成二,顯示本港旅遊及零售業對內地旅客的依賴度愈來愈高。然而諷刺的是,隨着內地旅客不斷增加,中港矛盾愈演愈烈,有人歸咎於個人遊政策,認為香港不能承受太多旅客,要求採取措施限制旅客數目。

當其他國家無不全力發展旅遊業,對中國旅客無任歡迎之際,香港許多人卻將內地客視為洪水猛獸,必欲拒之而後快,可謂奇哉怪也。其實這也不難理解,香港地狹人多,資源有限,內地客蜂擁而至,難免帶來一些亂象,引起一些衝突;加上港府規劃失當,沒有因應旅客人數上升而增加設施,結果自然混亂不堪。說到底,中港矛盾根本就是港府一手造成。正如零售業界人士指出,港府準備不足,旅遊業接待能力受到挑戰,才是所有問題的根源。業界警告,在《旅遊法》之下,購物團及定點購物逐漸減少,更多旅客將會光顧一般店舖,購物熱點勢必更加擠迫,因此建議在大嶼山發展零售業,分散旅客。

其實,發展大嶼山的建議已不是甚麼新鮮事。早在董建華時代,港府已滿肚密圈,例如在大嶼山發展新貨櫃碼頭、物流園、高爾夫球場、水療度假村等等,當時的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更兼任「協調發展大嶼山經建項目專責組」負責人。可惜當局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大嶼山發展大計不了了之。

較早前,大嶼山發展聯盟建議港府積極推動大嶼山發展,創造地區就業,發展地區經濟,藉以協助長遠解決東涌的貧窮問題,並把握港珠澳大橋快將落成的時機,發展橋頭經濟,設立衞星商務區,將大嶼山打造為可持續發展的社區。而港府亦因應港珠澳大橋將於一六年底通車,以及機場第三條跑道正籌備當中,重提大嶼山發展大計,計劃將機場島航天城高爾夫球場改建為大型商業城,除了邀請名店進駐,還會設特賣場售賣奶粉、尿片等受內地人歡迎的日用品。

毫無疑問,隨着市區商業及旅遊設施漸趨飽和,接待能力不勝負荷,開發大嶼山不僅有實際需要,而且刻不容緩。這些年來,港府一味要求內地開放個人遊,本身卻沒有好好規劃,也沒有增加配套設施,更不懂得分流旅客,結果導致亂象叢生。其實,香港不是沒有能力承受更多旅客,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要積極開發大嶼山,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再多的旅客也不會有問題。

多少事,從來急,不管是設立衞星商務區,或者是打造大型商業城,開發大嶼山最重要坐言起行,不能繼續坐而論道,蹉跎歲月!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