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官員總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前天,北京市政府外事辦舉行記者會,介紹明年在京舉行APEC峰會的籌備情況。在談到北京如何改善空氣質量時,該辦主任趙會民說,「中國人的烹飪……對PM2.5的貢獻也還是不小的……希望市民能夠更好配合政府做好清潔空氣的工作。」

趙主任的說法的確新鮮。按照他的意思,其一,北京常年空氣污染嚴重,經常霧霾蔽日,烹飪做飯也是罪魁禍首之一;其二,北京市民以後烹飪做飯也得改革,要麼改進做飯方式,要麼大家盡量少做都去外面吃。有網友調侃,北京城只怕以後要搖號(即攪珠)做飯了。

趙主任的說法有無一定道理?幾乎不用科學實驗,國人的烹飪方式以煎炸炒為主,油煙當然不少,會對空氣質量有所影響,但說到能影響多少,就要科學實驗加以測定。趙主任就此問題沒細說,只說這樣烹飪貢獻不小,如此斷語式的評判自然難以令人信服。趙主任若有心夠膽,不妨就請亮出具體數據讓大家看看。

人們知道的是,過去幾千年國人一直這樣烹飪做飯,其他中國城市的居民如今也還這樣烹飪做飯,怎麼就唯獨現在的北京PM2.5有了問題?怎麼別的城市的PM2.5都未像北京這樣嚴重?當然,北京人口密度大,烹飪油煙有可能如熱島效應一樣不易發散,但上海、香港人口密度也不比北京低,怎麼它們的空氣污染就比北京好得多?

按趙主任的說法,北京的PM2.5就是沒治了,因為讓北京人改變烹飪方式,就等同不讓他們吃飯,根本不可能。所以,這很令人懷疑趙主任如此說話的動機,是不是在為官方治理PM2.5不力找藉口。不過有一點仍很疑惑,趙主任是奇葩固然沒錯,但他自己難道不食人間煙火,不開火做飯嗎?所以,真得佩服內地官場中人,他們真的就能做人不說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