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應是為學生建立自信、成就知識也成就人格的地方,然而在香港這個病態社會,「從搖籃到墳墓」無不在競爭之中,學校是殘酷的鬥獸場,學童從小已深諳優勝劣敗之叢林法則,世故、功利是「學成」之後的共同人格。

香港教育制度下的優勝者自信滿滿,失敗者意志消沉。九月開學後,五星期內多名學童失蹤,其中一人自殺身亡,這個星期亦有兩名畢業後失業的青年在寓所自殺。一些所謂社會賢達經常批評時下青年人抗逆力低、不堪一擊,假如他們的子女沒有優越的家境、學歷、人際網絡,恐怕一樣是前途感到茫然的一群。

不少商人看準了學生和家長因恐懼失敗而產生的「商機」,推出學前教材,開辦智能訓練班、公開考試補習班;政府資助高等院校更淪為學店,開辦認受成疑的自資副學位課程及接駁學位課程,大發不義之財,香港教育簡直是學生的地獄!

特區政府嚴打少年吸毒,數年前推出校園驗毒計劃,現在又為明顯地侵害人身自由的社區驗毒計劃作公眾諮詢,一眾養尊處優、不吃人間煙火的高官可有想過,少年吸毒是因為他們在教育制度和日常生活下迭遭挫敗,人生失去目標和寄託,對未來絕望所致?

特區政府宣傳「家是香港」,譜歌《同舟之情》在廣告播放,歌詞云:「還有天地能前往,還有生命發光……誰也經歷過迷惘,人間的波折阻不了盼望」,聽在香港人耳中分外刺耳,激烈競爭下敗陣的學童,在這裏只會有無處容身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