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幸災樂禍,只是有點好奇,自誇自賣公信第一的《明報》為甚麼可以錯漏百出至淪為報壇笑柄?是否有必要高薪聘請一個甚至多個文字專家提供補鑊服務?如果真的有需要的話,識字界人力市場應該會相當高興,你補鑊,我快樂,你名譽掃地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

《明報》之錯,實在是錯得匪夷所思,該報即時新聞網刊登一篇題為「國慶升旗禮3任特首出席」的報道,內文竟說「特首稍後將辭職」。《明報》後來發出更正及道歉啟事,承認文章有重大錯誤。也許有人很痛恨特首,巴不得趁國慶來個普天同慶馬上換人,但以這種將錯就錯的方法施展八婆式詛咒,太沒水準了吧。

名譽掃地然後高薪聘請補鑊專家,近來最具代表性的示範單位非廉署莫屬,受惠者是年薪過百萬元的總編導,負責製作《廉政行動》電視劇集和宣傳短片。這樣一位總編導,之所以能夠取得高於市價一倍的高薪,必須多謝前專員湯顯明胡作非為,要不是貪湯把廉署千年道行一朝喪,補鑊專家還能夠受人錢財替人消災嗎?

年薪過百萬元的總編導,不但自己出糧出得很快樂,還會為不少藝人帶來出鏡機會,因為改善廉署形象的板斧不外乎拍一些宣揚正能量的電視劇集,片中一眾正能樣飾演廉政先鋒。當然了,發放正能量的正能樣絕對不會像湯顯明那樣貪杯好酒,不會豪花公帑購買茅台奉客,也不會帶同女朋友出席公務宴會,否則改善一落千丈的形象無從說起。

你補鑊,我快樂,《明報》即使痛定思痛決心補鑊,應該不捨得花錢找人拍一些宣揚該報公信第一的電視劇集,可是只要花錢誠徵幾個「正字先鋒」做好把關工作,始終是一家便宜兩家着的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