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及香港的保守派利用美國財政危機「抽水」,企圖證明「善財難捨,冤枉甘心」的守財奴哲學合理,近年歐洲的金融危機更令他們振振有辭,可以力指這是歐洲的福利國家模式失敗的佐證,至於「歐洲女王」默克爾的再度連任,他們便會認為是審慎理財的勝利。

這是對歐洲政經歷史的一知半解!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歐豬五國)的財政困局,是美國金融海嘯引發的連鎖反應,禍根正是新自由主義者在九十年代把美國的金融管制法例大幅放寬,五國之前各有跨國熱錢湧入,造成泡沫,其中愛爾蘭在危機爆發前更是新自由主義者眼中的「歐洲模範生」之一,當中最惡名昭彰的希臘,其結構問題是法治崩壞,全國上下皆逃稅,有此亂象,經濟焉有不崩潰之理?所以,把該五國的問題全歸咎於福利主義,實有欠公允!

默克爾在金融海嘯後至今,厲行緊縮經濟政策,亦不願對該五國施加援手,但她無意把德國的福利制度廢除,她在首任政府期間,是其偏右的基督教民主聯盟與偏左的社會民主黨合組聯合政府,預計今屆政府「左右共治」的格局將會重現。事實上,德國是福利國家的鼻祖,統一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有感於社會上的貧富懸殊將成左翼思潮壯大的溫床,故他在一八八三至八九年間,制訂三項社會保障法案。

德國經濟繁榮之餘又能合理再分配社會資源,而又得以保持量入為出的財政紀律,才是香港需要效法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