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今年三月實施限制旅客攜帶奶粉出境措施,市面奶粉供應回復正常,然而措施有得亦有失,限奶令被指干預市場,損害香港自由經濟聲譽,而且引起內地民眾不滿,激化中港矛盾,甚至被內地官方媒體質疑港人是否因為中央政策支持,變得對「掙錢懶惰和不敏感」。因此,在奶粉供應已回復正常之下,業界人士要求港府撤銷限奶令的呼聲日甚一日。

限奶令實施之後,業界怨聲四起,立法會議員亦要求引入日落條款。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開出四個條件,包括奶粉貨源供應充足,完善補貨機制,零售點增設預訂服務,以及強化訂貨熱線,如能通過十一黃金周前後的壓力測試,當局將會考慮是否撤銷限奶令。事實上,隨着業界在過去半年優化供應鏈,推出多項措施滿足港人需求,再也沒有家長投訴訂不到奶粉,業界更保證每月儲備一百一十萬罐奶粉供嬰幼兒所需,零售藥房也加大備存數目,只待當局即將展開的壓力測試結果。然而,儘管日前有內地傳媒預報港府可望在十一之後撤銷限奶令,高永文卻認為目前言之尚早,仍須視乎測試結果始決定。

香港早前之所以出現奶粉荒,皆因內地當局監管奶粉質素不嚴,導致民眾對內地產品失去信心。雖然不少內地人藉來港旅遊購買奶粉,但嚴重擾亂市場供應的始終是水貨客和走私活動,港府檢討限奶令,除了要求業界確保供應,還要加大打擊力度,防止水貨及走私活動捲土重來,再次衝擊奶粉正常供應。

限奶令當日以「先實施、後立法」方式匆匆推出,其實市面只是部分品牌的嬰幼兒奶粉及型號供應緊張,倘若當局加強協調,要求業界增加供應,同時嚴打囤積居奇和走私活動,問題不難解決。可惜港府管治弱勢,為圖政治便利,一味討好民粹,一刀切限制旅客攜帶嬰幼兒奶粉出境,加上定義不清,前線執法人員無所適從,以致多名內地旅客無辜被檢控,激化中港矛盾,損害香港形象。

無疑,確保本地嬰幼兒奶粉供應,當局責無旁貸,問題是維持市場秩序必須合乎法度,過猶不及只會適得其反。限奶令引發的種種亂象,不但窒礙了業界商機,而且變成香港與內地對立的新觸發點,港府猶如自製炸彈,不撤銷難以向業界交代,一旦撤銷又可能被指向內地「跪低」,再次掀起社會排內情緒。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當局應對奶粉荒問題矯枉過正,進退失據,限奶令撤與不撤都是一個難題。

說到底,香港奉行自由市場經濟,港府應該維護方便的營商環境,而不是處處設限,干預市場運作。內地旅客訪港購買奶粉帶來商機,如何在確保本地供應充足之餘,協助業界滿足內地旅客需求,創造雙贏,才是發揮香港自由市場競爭優勢之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