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政府大幅資助的公營醫療服務原為本地病人而設,但公立醫院經常被非本地病人利用過期香港身份證明文件「博大霧」登記,令醫院管理局每年損失約二千萬元收入。經兩年籌備,公立醫院終裝妥可核實香港居民身份的新聯機系統。食物及衞生局昨宣布,本周六(28日)起,市民到醫管局及衞生署求診時需出示身份證,經職員透過系統查證為「符合資格人士」,才可以享獲資助的廉價公營醫療服務。

市民日後前往公院求診時需出示身份證,經系統核實後,才可以「符合資格人士」身份付平價費用。

醫管局資料顯示,符合資格與非符合資格人士的「醫藥費」差距甚遠,以公院急症服務為例,前者因獲資助只需付一百元,後者需付九百九十元;若住院服務,符合資格人士入院費五十元,入院後每日住院費為一百元。非符合資格人士住普通科醫院,一晚需付四千六百八十元。

本周六起生效

食衞局發現,自當局引入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後,有些逾期逗留者或曾在香港工作、就學,以訪客身份返港的前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仍使用沒交還的身份證享用獲資助的公營醫療服務。醫管局曾與入境處於○九及一○年調查,發現期間使用公院服務的香港身份證持有人中,約有百分之零點零五求診者逗留期限已滿,根本不合資格用獲資助的公營醫療服務。

港府一一年獲立法會撥款推行聯機核實計劃,讓醫管局和衞生署職員透過該系統,可確定病人求診當日是否擁有有效的香港居民身份,確保向病人收取合適費用。政府修訂「符合資格人士」定義,新增身為香港居民的十一歲以下兒童、醫管局行政總裁或衞生署署長認可人士,及持有《人事登記條例》所簽發香港身份證者,有關修訂將於本周五(27日)刊憲,翌日生效。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歡迎有關計劃,相信能阻嚇部分非急症或罹患慢性疾病「慳錢求醫」的非符合資格病人。但按過往經驗,即使證實部分急症室求診者為非符合資格人士,他們經濟有困難,醫管局事後也難討回費用。

醫管局補充,市民若一時沒攜身份證往急症室求醫,公立醫院可先為病人登記及治療,再候補身份證明文件;十一歲以下兒童則可以出世紙作身份證明文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