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消防救護車以至醫院急症室救人慢吞吞,有立法會議員直指,緊急醫療有如市民的警衞隊,惟近年公立醫院的醫療系統人手不足,負責前線救援的消防處救護車又面對數量不足、老化及調派系統混亂等問題,令遇到急症的市民無法獲得第一時間處理,認為當局應檢討增加緊急醫療的資源。

「動態」調派自欺欺人

東方報業集團早前連番踢爆消防處救護車匱乏,如香港國際機場晚上一度「零白車」、平均每輛救護車要服務二萬七千多人等,把人命「較飛」,惟消防處處長陳楚鑫否認該處救護車不足,辯說一向是「動態」調派救護車到各區「補位」,但稱將有顧問公司為消防處研究,是否需要增加救護車數目,有資深救護員則形容「動態」調派救護車如同「十個煲九個蓋」。

按現時做法,消防處接報後,會由電腦同時安排先遣急救員、救護電單車或救護車到現場。惟先到場的先遣急救員只曾接受為期一星期課堂訓練及在救護車跟車一星期,沒有接受全面輔助醫療訓練。他們的救援消防車上,只提供氧氣、心臟除顫器和包紮傷口的紗布繃帶等簡單急救器材,不像正式救護車備有藥物,包括紓緩抽筋的藥物。他們又不可為病人打針或插喉,遇到複雜個案就無法處理。

檢討改革須查找不足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指出,緊急醫療有如警衞隊,市民一旦有事能及時獲得治療,惟近幾年醫療系統人手不足,市民在急症室求診大排長龍,未能獲得第一時間處理。他續說,醫院管理局千瘡百孔,公院人手不足已成惡性循環,港府檢討醫療改革必須查找不足,改善服務質素。

消防處同樣面對資源不足等問題,陳恒鑌稱,消防處雖然安排先遣急救員抵達現場,惟設備有限,救援有局限性,救護車數量不足、老化及調派系統混亂等根本問題不能視而不見,緊急救援關乎性命,市民期望用最快速度及簡單直接方法送到醫院,「不想等完又完」。陳又指,消防處各區調配救護車互相「補位」的做法屬權宜之計,長遠應增加資源,確保區內有足夠救護車,亦須檢討因醫院聯網安排,護救車捨近取遠將傷者送往較遠醫院,造成延誤醫治的混帳安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