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絨螯蟹,即是大閘蟹,學名Eriocheir sinensis,雖然在大中華地區被視作千金難求的人間美食,因為冒充陽澄湖名產的A貨實在太多了,然而在歐洲卻被視作入侵者,可說是擾亂自然生態的破壞王。大閘蟹是怎樣移民歐洲的呢?來華交易的舶來船隊啟航返鄉,一不小心把依附在船上的小毛蟹也帶回去。

聯合國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將大閘蟹列作全球頭百位最惡劣外來物種之一,德國人想盡辦法殲滅之,可是生命力極度頑強的中華絨螯蟹硬是殺之不盡。

既然大閘蟹在歐洲不受歡迎,倒不如大量捕捉運來中國賣給食客好了,中華兒女的嘴巴向來是為民除害的一張利器,包保歐洲人不必再為大閘蟹橫行而煩惱。

其實只要看看大閘蟹的歷史由來,自然明白同胞們擁有多麼強大的牙力。遠古人類是不懂得品嘗螃蟹滋味的,他們見到這種奇醜無比的甲殼類動物總會敬而遠之,情況就好比現代人見到蟑螂,一定不會捉來下鍋清蒸再配以鎮江香醋佐之。偏偏來到大禹治水的年代,雙螯八足長相兇殘的爬行怪蟲實在數量太多了,不但妨礙治水工程,而且吃光農田作物,甚至乎直接攻擊人類,怎麼辦?大禹派出巴解,不是巴勒斯坦游擊隊的巴解,而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壯士,率領民工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人蟲大戰。一戰下來,害人蟲全軍盡墨於熊熊烈火與沸沸滾水,好個巴解一聞,咦,怎麼傳來陣陣佳餚幽香?他放膽把蟲屍一掰放進口中,好──味──道!

蟹之為蟹,就是解字下面一條蟲,以此紀念天下吃蟹第一人巴解。有了巴解吃蟹的榜樣,少了蟲禍,多了口福。所以嘛,歐洲人剿滅蟹禍的任務就外判給中國人來辦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