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逼人,不進則退。」世界經濟論壇早前發表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得力於金融發展及基建兩個強項,排名跳升兩級至第七位,顯示競爭力有所提升,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昨日不但沒有引以為喜,反而敲響警鐘,因為香港競爭力排名上升只是表面風光,實際隱憂重重,尤其創新單項排名更被競爭對手大幅拋離,香港繼續不思進取食老本,遲早有坐食山空的一日。

創新能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張曉明特別重提香港在上世紀創造經濟奇迹的成功故事,由塑膠花到製造業中心,再轉型為現代服務業城市,文化創意產業興盛,無不表現港人的創新智慧,他苦口婆心呼籲香港各界更重視創意研究,避免創新持續成為香港整體競爭力的短板。言者諄諄,港府又是否聽得入耳呢?事實上,內地領導人過往已多番提示香港須持續創新,提升綜合競爭力,奈何港府官員裝聾扮啞,一味沉醉於國際金融中心好夢,早已輸在產業多元化的起跑線,被鄰近競爭對手超越。

香港產業結構日趨單一化,如果把香港經濟發展比喻為一桶水,未來能否愈盛愈滿,並非取決於木桶壁最長的那塊木板,反而由桶壁最短的一塊木板決定。金融與基建暫時保住香港競爭力位居全球前列位置,或可視為香港經濟水桶最長的兩塊木板,可是創新不足這塊短板,已經扯住經濟持續發展的後腿,一旦傳統優勢老本不保,香港還可以依靠甚麼維持競爭力?

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當下全球各個大小經濟體,無不着力推動經濟發展提升競爭力。香港的競爭力已經面臨嚴峻挑戰,不要說早已被老對手新加坡拋離,新興對手上海也在迎頭追趕,繼年前被定位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及航運中心,現在又獲國務院批准設立自由貿易區,大展拳腳發展金融服務業,還有深圳前海也異軍突起,搶吃金融發展大餅。相對而言,香港產業結構金融業獨大,倘若現有優勢被對手蠶食,又沒有其他創新產業填補空洞,終難逃邊緣化命運。

說來實在可悲,金融發展與基建兩大強項,都是英治年代遺下的資產,反映回歸十六年以來,港府施政無能,缺乏創新發展思維。曾蔭權政府揚言發展包括創新科技在內的所謂六項優勢產業,結果一事無成,現屆政府推倒重來,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繼續紙上談兵,蹉跎歲月。鑑於被指創新能力不足,港府又宣布撥款五億元成立「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怕只怕到頭來又是虛應故事。

不斷創新才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但創新不是投入數億元就能成事,需要的是決心,是承擔,是目光以及大氣魄。港府過分弱勢,施政舉步維艱,連基本的民生問題都解決不了,何德何能推動創新產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