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一直宣稱房屋政策是施政的重中之重,早前規劃署大規模更改大磡村綜合發展區項目發展方案,把原來服務式住宅、酒店及商業辦公室的發展模式,更改成為公營房屋項目,擬建九幢居屋及三幢公屋,樓高約三十五至四十六層,提供三千一百多個居屋及約一千個公屋單位。新計劃擴大了地積比率與調高發展地盤面積,單位供應量增加近三倍。

驟眼看來,興建十二幢居屋及公屋當然有助解決房屋需求,但計劃卻暴露出梁班子為求解決房屋問題而盲搶地的醜態!一個區域的發展必須考慮整體配套,並不是在數字上尋求突破。現時計劃表面上提供四千多個居住單位,但後果是令後續問題更嚴重!以平均每個單位居住四人計算,即新發展區將搬進近二萬人,社區設施根本無法負荷!目前鑽石山區已有星河明居、悅庭軒、龍蟠苑、鳳德邨、鳳鑽苑、采頤花園等大型屋苑,還未計算附近的單幢大廈,如再加上新搬進的二萬人,原有的社區配套支持得了嗎?該區的郵局、大型街市、醫院等早已缺乏!交通問題如何解決?該區現時交通已非常擠塞,上下班繁忙時間人山人海,再加多二萬居民,原有設施一定「爆煲」。

空氣素質問題則更嚴重!如計劃成事,則該區正中位置將出現十二幢樓高三、四十層的大廈,層數已高過附近屋苑高度,造成屏風效應,阻礙空氣流通,後果是加速該區空氣惡化,影響該區居民的健康。

人並不是像貨物般可以存倉;人需要衣食住行、各項社區活動,是活生生的。政府以為興建十二幢房屋、提供四千多個居住單位就可交差,根本沒有考慮該區環境能否承受,結果將居住問題弄得更嚴重,做出了一個環境質素惡劣的社區,把十數萬居民困在一起一鑊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