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發表諮詢文件,身兼長策會主席的運輸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在開場白聲言,房屋問題迫在眉睫,不能蹉跎,或流於空中樓閣式討論。可惜細看諮詢文件提出的未來十年建屋目標,連張炳良也直認,其中約十萬個單位的用地仍然無着落。沒有麵粉,何來麵包?長策會的建議可謂名副其實的空中樓閣。

長策會建議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總目標應介乎四十四萬至五十萬個單位之間,以中點數四十七萬個為基礎,每年平均供應四萬七千個,公私營單位約為六與四之比,公營房屋主導了房屋發展,但會保留公屋與居屋比例的靈活性。特區政府的如意算盤,是透過十年房屋發展策略重建房屋階梯,思路環繞CY梁振英提出的協助「基層上樓,中產置業」兩大目標,為每個家庭提供適切而可負擔的居所。問題是,每年合共四萬七千個公私營單位,恐怕難以解決這三大族群的房屋需求,以最低供應量應對龐大的潛在需求,單是讓公屋輪候冊上的二十三萬宗申請,按三年輪候期有序上樓,已消化了大量新建公屋單位,遑論未來不斷加入輪候冊的新一代,以及為數七至八萬的劏房戶。

始終,解決房屋供應失衡難題在土地供應,這才是特區政府當前的最大困局,長策會提出改變土地用途,拓展鄉郊土地及填海等方式增加土地供應,這些方案都是耳熟能詳,如果特區政府有能力做到,也毋須弄至焦頭爛額,無法覓得足夠土地推出中短期紓緩樓市措施,獨沽一味以行政手段打擊樓市換取喘息期,再提出長遠策略從「精神」上滿足市民的房屋需求。長策會提出的建屋目標,有如出了題目,至於能否切實可行,答案留給特區政府填寫,CY則把答案轉給市民,呼籲社會各界就開發新土地及改變土地用途達成共識。老實說,以當下社會氛圍,特區政府施政阻力重重,尋求拓地共識根本說易行難。

長策會諮詢文件出台,將會花三個月徵集民意,時間剛好在十二月,距離CY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尚有一個多月,長策會的建屋目標會及時寫進施政報告,還是轉交負責土地規劃的發展局研究,填上土地供應的答案才最後拍板呢?CY不惜再次延後施政報告的發表時間,結合長策會的諮詢時間表來看,相信答案已呼之欲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