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屯門醫院在二○○八年發生病人輸血後感染螢光假單胞細菌死亡。當年一月三日,患脂肪肝和貧血的五十二歲病人王潤泉輸血兩小時後出現休克、呼吸困難、血壓驟降和脈膊加快等徵狀。醫生當晚發現血包和病人血液樣本內有菌,病人後來肝功能受損和腎衰竭,延至一月七日凌晨不治。醫管局當年委任當時的港大微生物學系主任袁國勇率領專家小組調查,證實元兇為血包表面倒汗水含菌。

調查發現,血包表面倒汗水、死者身上和血包內的螢光假單胞細菌基因完全脗合,相信血包在運往醫院時,因環境溫度變化,令箱內冷凝劑出現倒汗水,細菌有機會沿血包膠管滲透入血液內。

專家建議,重新設計血液包裝程序,防止倒汗水接觸血包;盡量減少血包接觸膠管等。

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過去五年,共測試一千四百零五個單位過期紅血球製品,當中沒有檢測到任何細菌感染。

根據醫學文獻,因輸血感染細菌機率約為三萬至五萬分之一;因不幸感染而產生輸血反應約為五十萬分之一;引致死亡的風險為一百萬分之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