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現象令天氣反常,水災、旱災及饑荒隨時爆發,造成的影響可遠超越人類預期。不過,厄爾尼諾現象是否純屬天災?它與發達城市排放溫室氣體有何關係?各地政府與民眾是否應對反常的天氣置之不理?

顧問老師: Keith Leung

Q:厄爾尼諾現象對本港民生有何影響?

A:厄爾尼諾現象令天氣異常,可能會為中國南部沿岸地區帶來較多颱風,致部分熱帶雨林地區乾旱,對農業或漁業社會帶來較大影響。本港屬現代化城市,建築物可抵抗強風,颱風對本港影響有限,且本港糧食主要由外地入口,厄爾尼諾現象對本港的影響較少。不過,倘若厄爾尼諾現象致本港的糧食供應地農作物失收,則可能推高本港的食品價格。

Q:香港政府應如何減少碳排放?

A:減少碳排放量應循多方面着手,包括教育及環保政策。教育政策方面,政府應提高市民的環保意識,落實節約用電及停車熄匙等。另外,環保署亦可制訂各種電子產品的效能標準,要求及鼓勵市民使用能源效益高、碳排放量少的器材。而本港大部分溫室氣體來自發電,政府可鼓勵電力公司使用碳排放低的方法發電,如核能或其他潔淨的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延伸思考

1.何謂厄爾尼諾現象?

A:厄爾尼諾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的海水異常地暖化,引致部分地區乾旱,如新畿內亞等熱帶雨林地區,受下沉氣流影響,雨季延遲來臨,部分地區卻出現降雨過量,如改變熱帶氣旋移動路徑,為部分地區帶來暴雨。厄爾尼諾現象一般持續十八個月,約三至五年出現一次。太平洋暖水區東移,東南亞會有較多雨水,更可能出現較多熱帶氣旋,影響南中國海沿岸地區。

2.為何控制碳排放議題,令國際間爭論不休?

A:國際間不時就控制碳排放量進行討論,例如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希望達成一致的減排目標,可惜多次會議後,各國仍難在減排上達成共識。而控制碳排放量,等同抑壓經濟活動,較發達的工業國家要更換較優良的儀器,增加能源效能,減少碳排放,卻會令生產成本大幅上升。而且,愈發達的國家,減少碳排放的損失會愈大,如美國一直不願為減排訂下目標,令各國間難以達成共識。

3.紓緩全球暖化,市民有何責任?

A:市民應該從平日生活做起,減少用電量,或減少進食肉類。本港溫室氣體排放中,超過六成來自發電過程,減少用電,有助減少碳排放。另外,有研究顯示,生產肉類食品的碳排放高於素食四十倍,而西式連鎖快餐店的烹飪方式,碳排放量亦高於中式烹調,市民可循選擇碳排放較少的食品,紓緩全球暖化。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