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融等四十多名商人及保守學者成立「幫港出聲」,聲言「佔中」將引起動亂,經濟蒙受損失,要爭取「沉默大多數」站起來發聲反「佔中」。

「沉默大多數」的政治論述概念十多年來散見於保守陣營:○三年七一大遊行,有親北京人物說,不上街的香港人比上街的多;貪曾○五年的特首選舉英文政綱,也有收錄這個名詞;一○年總共有超過五十萬人投五區公投候選人一票,然而政府把焦點放在低投票率,而無視當日不投票的只可作棄權論,又豈可當作是支持政府的「沉默大多數」?

「沉默大多數」一詞是舶來品,原本是指已仙遊的人們,逐漸在歐美政界引申為不表態的政治冷感群眾,美國前總統尼克遜更把此概念「發揚光大」。而在尼克遜之前,一位英國女史家瑋治活也用此詞描述一名英倫昏君,值得港人警惕。

瑋氏著有兩冊關於十七世紀英國兩次內戰的著作,在她筆下,英王查理一世剛愎自用,既想從國會手中奪回權力,又欲把英國變回天主教國家,兩者都是開時代倒車,第一次內戰兵敗後他仍死心不息,想借助蘇格蘭人之力東山再起,瑋氏形容查理一世「他仍然真心樂天的以為,蘇格蘭的沉默大多數支持他」,實情是他在該處亦是眾人皆曰可殺,結果查理一世再敗被俘,以叛國罪名處斬。論到剛愎自用及開時代倒車,梁振英與查理一世倒有幾分相似。

可見所謂「沉默大多數是親政府」的說法,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