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新聞報道指出,大腸癌有機會首次超越肺癌,成為香港首位癌症(以每年新增個案數字計算)。由於大腸癌與多肉少菜的飲食具密切關係,而港人近年飲食日漸趨向西化,故此愈來愈多人患上大腸癌也似乎是在預料之中。

早期大腸癌一般沒有明顯徵狀,但當病情發展至晚期,腫瘤的體積變大或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時便出現病徵,例如腫瘤令腸道出血造成貧血,而擴散至其他腹腔器官的癌細胞會引致腹水,令腹部腫脹起來等。故此,肚脹、體重驟降,並且有面色蒼白、容易疲倦及頭暈等貧血徵狀便需加倍留意,因這可能是大腸癌的病徵。

治療腸癌以手術為主,但部分晚期腸癌患者的腫瘤不能透過手術切除,需要利用化療及電療殺死癌細胞,然而如果腫瘤出現多處擴散,欲加強藥物療效時,卻囿於化療的副作用而不能提高劑量。近年,治療大腸癌出現了標靶藥物,能夠在不大幅增加副作用的情況下,與化療一同使用提高治療效果,延長存活期。

不過,大腸癌跟其他癌症的最大不同之處,是具有效方法進行預防。除了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如多菜少肉,尤其是紅肉、減重及多運動外,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在大腸瘜肉未演變成惡性腫瘤前進行切除,便可真真正正防患於未然。現時國際指引大多建議五十歲開始便應進行大腸鏡檢查,倘若首次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瘜肉,便每十年進行檢查一次,否則按情況來決定檢查頻密程度。倘若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話,則應該諮詢家庭醫生,討論是否有需要提早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