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長者及其家人對認知障礙症(俗稱老人癡呆症)認識不足,以致延誤治療情況普遍。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統計發現,患者由出現記性差等徵狀到求診,平均長達十五個月。有醫生表示,本港有逾十萬名患者,僅一成獲適切治療;患者若錯過治療黃金期,發病兩年後將陸續出現功能衰退、情緒低落及妄想等徵狀,至中晚期則腦部損傷,無法逆轉。

下月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月」,將有公眾教育活動舉辦。

麥婆婆的女兒顧小姐稱,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要無限包容,讓他們有安全感。

認知障礙症中晚期徵狀

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主席吳義銘昨表示,該症是腦部退化疾病,患者腦細胞急劇退化,估計到二○三九年,本港六十歲以上患者人數將高達三十三萬。該會自○六年起設「早期檢測服務」,至今有六百五十八名求助者,當中八成半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包括記憶力衰退、定向困難及判斷問題能力下降等,患者延誤治療情況嚴重,不少已錯過治療黃金期。

藥貼治療 六成見效

吳義銘稱,部分患者雖出現病徵,例如經常忘記數周內的重大事件、常混淆時間及年份等,卻以為是正常記憶力衰退,或以為徵狀不會影響生活,沒有及早治療。吳指,若患者能在發病早期治療,包括以非藥物及藥物刺激大腦功能,有機會保留原有認知能力,六成接受藥貼治療的患者認知能力有改善。

為盡早識別及轉介患者,認知障礙症協會與香港醫學會為前線醫生舉辦進修課程。曾受培訓的家庭醫生唐繼昇指,一名七十二歲病人是退休數學教授,有次「約咗睇症但唔見人」,向其家人了解始知道長者除忘記約會,更有很多烏龍事,例如在家煮食忘記熄爐、曾在街上迷路等。隨即轉介接受評估,終確診為早期認知障礙症,長者接受藥貼治療後,情況大有改進。為響應每年九月的「世界認知障礙症月」,將舉辦連串公眾教育活動,讓市民全方位關注認知障礙症,助患者及早就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