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北京當局的立場,香港特區既是「一國兩制」的實驗品,也是向台灣促統的示範樣辦。香港回歸十六年,北京領導人多次揚言,「一國兩制」已在香港特區成功落實,成績有目共睹,並且創出了全球解決同類問題的先河。可是香港特區的「成功」,不但未能垂範台灣踏上促統之路,而且愈走愈遠,被台灣當局視為反面教材,認為他日一旦被統,今日香港之亂,就是明日台灣的倒模。

無疑,近年兩岸關係破冰,交往漸趨頻繁,但只止於經濟文化等非政治性層面,台灣一直玩兩面手法,既藉統一議題搶吃內地經濟發展紅利大餅,對促統的核心議題則採迴避態度,兩岸關係基本上處於不統、不獨的靜止空間,北京當局只能寄望未來台灣對內地的經濟依存度愈來愈大,一廂情願最終達到以經濟促統,至於到時會採取甚麼模式,是翻版「一國兩制」,抑或出現新構想,只有天曉得。現實是台灣寧願長期維持兩岸關係現狀,香港所謂的示範作用已失,更諷刺的是,一度在台灣盛極一時的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政治文化,近年已經源源輸進香港特區,反對派或建制派均曾跨海考察,觀摩兩大陣營的政治操作,不少抗爭手法都隱隱然有藍綠影子。

早年台灣政治生態丕變,藍綠兩大陣營對決,社會撕裂,族群嚴重對立,政黨動輒號召支持者上街,挑動群眾鬥群眾。證諸今日香港特區的社會氛圍,可謂驚人的相似,儘管核心政治議題有別,其實模式同出一源。每次臨近選舉,台灣藍綠陣營競相以誰「愛台灣」、誰又「出賣台灣」作為凝聚支持者的口號,任何跟對岸的接觸,隨時被扣上「賣台」大帽,訴諸悲情的民進黨更是深諳箇中三昧。以這條政治公式套入香港,只須把議題換成政改、民主化、真普選,以至聲言不惜坐監的佔中行動,掀起的政治扞格並無分別。反對派搶佔「爭普選」、「爭民主」道德高地,自視為民情主流,強力批判緩進、政改應考量政治現實等異議聲音,把非我族類的政治陣營歸類為「反民主」、向北京「屈膝」的「賣港」行徑,手法與彼岸以是否「賣台」和省籍為辨別非友即敵的族群唯一準則並無分別。

當然,建制派也不是省油的燈,由「愛」字頭團體投入政治衝突最前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到近日梁班子化被動為主動跟反對派正面抗衡,手法無不令人感到似曾相識。誰會料到,連民進黨內的重量級人物也轉趨務實「登陸」,香港特區不但沒有發揮誘台促統作用,反過來政治抗爭以台為師,亂象頻生,恐怕是北京始料所不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