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富豪揚言出售部分在港業務,轉而拓展海外市場。他撤資未必完全是真,但有點心灰意懶,並嘗試以實際行動吐一口烏氣則大抵不假。近年港人仇富情緒前所未有,對於他們的心態,筆者甚是同情,「發達容易,搵食艱難」確是今日香港的寫照。但富豪的看法又是另一角度,我嘗試代入他的角色,揣摩一下他的內心世界。

我估計該富豪覺得十分抱屈,他認為自己過去為香港也盡了一些道義上的責任。早在港英年代,其時香港股市的活躍程度遠不如英、美,富豪曾公開表示,不少財金中人建議他將旗下的集團轉到海外上市,以獲取更高估值,但他斷然拒絕,因不想為香港帶來大震盪。在○三年香港遭遇「沙士」危機後,這位富豪也曾高調揚言,若那一秒之內在本地有甚麼穩健的投資可以為香港人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他會馬上落實,錢少賺一點沒所謂。早年,又有人建議他在旗下的屋苑增設派報服務,後來為怕影響小販生計,他否決這個建議。

富豪覺得自己確曾真心為港人設想過,至於樓價高企,是○八年量寬措施的結果,其他城市如倫敦、北京、廣州、新加坡同樣樓價狂飆,港人置業難,不能全怪罪於他。但近年有部分港人卻樂於將他醜化,甚至連颱風能否襲港也歸咎於他,因此富豪確實甚感不是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