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小組主席梁憲孫認為本港捐贈器官個案增加,部門需研究人手及技術配合。

本港首宗血型不合換心事故中的受贈女病人,經過醫護團隊努力挽救終於穩定地活下來。兩個多月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及加護病房留醫,現在可以在醫院內走動,體內排斥減至最低,成為全球換錯心後生存時間最長的病人,也為香港醫療史上一個突破。據悉,女病人最快兩星期可出院,但康復道路仍漫長,醫護隊伍會為病人安排一系列家居照顧工序,除繼續觀察病情外,她需避免到人多地方,不可吃生的蔬菜或未煮熟的肉類,接受物理治療,院方正為她安裝家居空氣過濾設施,減低受感染的機會。

調查小組主席梁憲孫認為本港捐贈器官個案增加,部門需研究人手及技術配合。

換心女病人的長子(左)及幼子(右)經常到醫院探望母親。(資料圖片)

事故調查小組主席梁憲孫認為今次事件由一次嚴重的醫療錯誤引發,惟最終病人至今進展良好,亦未見有排斥反應,暫時可說是「最好的結局」,相信可能因女病人本身體內的B型血抗體水平較低,因此當移植AB型血的心臟後,未至於引發激烈的排斥,但仍未可完全放心,需要再觀察多一段時間。

「不可一 不可再」

雖然今次在幸運之神眷顧下,院方可謂無意中締造了一次醫學創舉,但梁認為跨血型換心實在是「不可一,不可再」,正常情況下絕不應該再發生。他反而希望各界藉今次事件,全面檢視本港心臟移植服務有哪些需要提升及改善地方,例如本港心臟捐贈數字多年來增長緩慢,但近年個案漸多,人手配套是否足夠?他希望港府及醫管局認真研究,有需要的話應該投放相應資源予部門配合發展。

港島西醫院聯網總監陸志聰稱,女病人出院後的跟進方案,基本與其他器官移植病人相若,包括抽取組織化驗確保無排斥,社康護士上門家訪,確保家居及鄰近衞生環境良好,種植物或養寵物就要送給別人,以免日後有細菌感染,有需要時可安排加裝「高級版」空氣過濾器及防跌設施。

不宜到人多地方

陸志聰說由於病人移植了血型不相符的心臟更要格外小心,出院後減少到人多地方,包括到街市買餸及茗茶。據悉,社康護士曾上門家訪一次,初步評估家居環境合適,而她四次抽取心臟組織化驗均顯示心臟功能正常,七月底有外國專家來港出席會議,院方諮詢專家意見後訂定最終出院方案,並會做多次家居環境評估,如問題不大便安排病人出院,之後交由葛量洪醫院包括肌肉訓練及術後跟進工作。

今年五月二十日,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接獲伊利沙伯醫院器官移植聯絡主任通知,有一位AB型血型的去世病人捐出心臟。當時心臟內科有一名五十八歲、血型為A型的末期心臟衰竭危殆女病人,換心團隊認為她生命危在旦夕,最急需要接受心臟移植手術,於翌日早上將女病人轉至瑪麗醫院心肺外科準備接受心臟移植手術,至手術尾聲才發現病人血型不相容。院方手術後向家人交代事件和致歉,並成立專責小組調查事件原因及提出改善建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